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贵州地区综合性医院中患者 H IV感染情况,分析 H IV抗体确证试验阳性人群特点,为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HIV抗体筛查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胶体金法,确证试验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结果149526例患者确证HIV抗体阳性339例,阳性率为0.23%。HIV感染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8~65岁;职业以农民居多;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较多;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加强高危人群的 HIV检测,广泛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降低高危行为发生率,对预防和控制HIV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Hp)形成L型与感染复发的关系.方法 以阿莫西林诱导Hp形成细胞壁缺陷型(即L型),以液体稀释法检测Hp及L型阿莫西林敏感性;以Hp灌胃感染小鼠,分别以生理盐水、常规或低于常规剂量阿莫西林或配伍克拉霉素治疗6d,20d后取胃组织行Hp及L型分离培养、16 SrDNA片段PCR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阿莫西林对Hp和L型的MIC分别为0.0625和0.125μg/mL;单一阿莫西林治疗和感染对照小鼠胃粘膜L型分离、PCR均阳性,病理学检查呈慢性炎症表现;低剂量治疗和感染对照组均分离出Hp;配伍、盐水对照及空白组各项检测均阴性.结论 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使Hp发生L型变异,L型生长或返祖可能是导致感染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4-2017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株28 874株,主要病原菌种类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但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升高显著;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结论 该院2014-2017年细菌耐药性呈增高趋势,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亦升高明显,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采自云南大理的3例寄生人体的3条小钩数目异常的疑似链状带绦虫进行虫种鉴定。方法肉眼观察虫体,镜下观察头节和孕节形态。提取3条带绦虫的孕节DNA,PCR扩增链状带绦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基因(cox1)片段和全长基因,对其中1条的cox1全长基因的PCR产物测序。孵化虫卵,皮下注射感染9只小鼠,同时每只小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mg/d×45d,感染60d后剖检,观察囊尾蚴形态。将虫卵喂食2只猕猴(2.5×105/只),47d后剖检,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囊尾蚴形态,观察其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3条疑似链状带绦虫头节顶突的小钩数目分别为0、4和10,孕节子宫单侧分支数为7~12。3条带绦虫cox1片段的链状带绦虫种特异性引物PCR结果均为阳性,cox1全长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其与GenBank中多株链状带绦虫的cox1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9.8%。小鼠皮下、猕猴肌肉和心脏均可检获囊尾蚴,经压片镜检可见头节上的4个吸盘和顶突,顶突上均有内外两圈共26~28个小钩。猕猴肝实质内见粟粒样病灶,组织切片显示,病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部分囊腔内可见虫体结构。结论3条小钩数目异常的带绦虫为链状带绦虫,其幼虫可感染猕猴,引起肌肉型囊尾蚴病和肝囊尾蚴病。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并评价实时监控系统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方法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 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47%,感染例次率为4.15%。科室分布以ICU感染率最高,为47.3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55.56%;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等。结论 对医院感染现患率高的科室,应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医院危险因素及重点环节的管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医院感染误报率高的科室应提高医院感染正确诊断水平;我院使用的实时监测系统对于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贵州两省38条人体带绦虫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云南、贵州两省的38条人体带绦虫进行分子鉴别,了解当地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的分布状况。方法对云南大理和贵州都匀及从江地区有排节片史的病人以槟榔-南瓜子法驱虫,虫体经形态学初步鉴别后,以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虫体基因组DNA,分别采用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基因(cox1)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各DNA样品进行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阴性样品采用带绦虫cox1片段PCR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并选择1份亚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样品作为对照。从3种带绦虫PCR阳性的扩增产物中各选择1份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用NCBIBlast将各核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带绦虫的cox1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采自大理的4条带绦虫(DL1~4)的猪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980bp;其余25条大理带绦虫(DL5~29)和5条都匀带绦虫(DY1~5)的亚洲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260bp;各样品的牛带绦虫cox1片段PCR均为阴性。DL2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猪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DY1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100%。特异性PCR均阴性的4条从江带绦虫(CJ1~4)和亚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DL7以带绦虫cox1片段通用引物的PCR扩增出约1kb的产物。测序表明,CJ1片段的核酸序列与牛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DL7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结论cox1片段PCR扩增和核酸测序分析表明,采集的云南大理人体带绦虫为猪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贵州都匀和从江人体带绦虫分别为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参与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现状。方法抽取中国7大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及部队所属的医院,对2000年以前、及以后每5年为一时间段至2015年的临床微生物室参与医院感染性疾病的会诊,标本质量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及多重耐药菌管理等方面开展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调查医院187所,2015年其临床微生物室参与感染性疾病会诊以及多重耐药菌多部门协作管理工作的医院分别有96、172所(占51.34%、、91.98%),但仍有23.53%(44所)医院临床微生物室使用手工统计分析药敏结果,具备病原菌同源性鉴定能力者仅26所(13.90%)。2010年与2015年相比,MDRO监测数据反馈临床的比率由66.84%(125所)上升至95.72%(179所),反馈频率以每月和每季度为主;开展向临床反馈药敏结果的比率从62.03%(116所)上升至94.12%(176所),82.35%(154所)临床微生物室实现按季度反馈;开展痰培养前痰涂片镜检质量控制的比率由63.10%(118所)上升至87.17%(163所);血培养推行双侧双份的比率由35.83%(67所)提升至72.73%(136所);其他无菌体液(除血、尿以外)标本的比率由4.86%上升至5.74%;2010年与2015年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国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2011—2015年间,但在医院感染病原菌同源性分析、结果反馈信息化推进和无菌体液标本的送检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省布依族自治州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014年9月10日—10月5日对贵州省布依族地区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调查住院病例6 577例,实际调查6 541例,实查率99.45%。其中医院感染120例、127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83%,例次现患率为1.94%。医院感染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26.32%)、神经外科(6.10%)、儿科新生儿组5.1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39例次,30.71%),其次为皮肤软组织(24例次,18.90%),表浅切口(23例次,18.11%)。共检出病原体5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4株),革兰阳性菌10株,真菌3株。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12%,其中治疗用药占64.75%,预防用药占26.83%,预防+治疗用药占8.42%;单一用药占79.53%,二联用药占19.89%,三联及以上用药占0.58%;治疗用药及治疗+预防用药患者细菌培养送检率为13.76%。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现况,建议加强医院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监测,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时间序列模型对细菌耐药率变化趋势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最终确定最优模型进行耐药趋势的预测。结果: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平稳化检验、差分、模型识别,获得IMA(1,1)为最优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提示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时间序列模型可较好的分析和预测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