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难治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璧  赵相发 《四川医学》2001,22(4):344-344
我院儿科 1982~ 2 0 0 0年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 82例 ;其中 4 1例加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MV)治疗 ,效果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均符合 1981年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与分类标准 ,其中男 4 7例 ,女 35例 ,0~ 3岁 17例 ,~ 7岁 4 4例 ,~ 14岁 2 1例 ,单纯性 6 0例 ,肾炎性 2 2例。82例中对激素耐药 8例 ,激素依赖 4 6例 ,勤复发2 8例。1.2 治疗方法 :8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 1例。对照组使用泼尼松中长程治疗 ,即按常规剂量用药 ,同时使用左旋咪唑、维生素 E及对症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G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PICU收治的行G实验检查的患儿169例,调查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特点,比较排除IFI组G实验结果和IFI组G实验结果,治疗前后IFI组的G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阳性值G试验诊断患儿IF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G试验诊断IFI的ROC曲线。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接受过7天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较长时间使用胃肠外营养(TPN)为可能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诊断IFI组G实验结果显著高于排除IFI组,治疗7天后IFI组的G实验结果显著低于治疗前,使用20 pg/ml作为G实验的阳性界值,灵敏度0.96,特异度0.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P=0.00,95%CI(0.757,1.000)。结论接受侵袭性操作、较长时间广谱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的患儿是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是早期诊断IFI的有效检测手段之一,使用20pg/ml作为G实验的阳性界值,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与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联合应用对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儿童免疫系统的长期影响,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LN患儿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n=47)与MMF组(n=46)。其中MMF组患儿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口服,联合治疗组患儿在MMF组基础上给予AZA片剂口服。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后2年BUN、Scr、胱抑素C(cystatin-C,CysC)、补体C3、血清钙结合蛋白复合物(S100A8/A9)、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 ligand 16,CXCL16)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水平;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hU-Pr)与尿MIF水平;统计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与治疗后2年两组患儿BUN、24hU-Pr、Scr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MMF组(P <0.05);两组患儿补体C3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MMF组(P <0.05);两组患儿S100A8/A9、CXCL16与CysC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MMF组(P <0.05);两组患儿血清MIF与尿MIF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MMF组(P <0.05);两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AZA与MMF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LN患儿肾功能,对自身免疫反应具有明显、长期的抑制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小石  李运璧 《西部医学》2008,20(5):1003-1004
目的通过研究呼吸道病毒基因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和抑制,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激素敏感型单纯性肾病综合征(SRSN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在反义寡核苷酸(ASONs)转染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前后检测呼吸道病毒基因的表达。结果SRSNS组患儿PBMC中呼吸道病毒基因检出率均高于肾炎性肾病组、紫癜性肾炎及正常对照组,SRSNS患儿PBMC中呼吸道病毒基因的表达其相应的反义寡核苷酸所抑制。结论呼吸道病毒确实存在于SRSNS患儿体内,其基因的表达能被能被其相应的反义寡核苷酸所抑制。呼吸道病毒感染作为主要触发因素,可能为SRSNS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们1996年11月~1997年2月以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8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均为秋季服泻患儿,病程在3d以内,年龄5个月至5岁,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更多,粪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样便,多数病例大便常规未检出白细胞、  相似文献   
6.
小儿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误诊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 ,其临床特点及体征无明显特异性 ,所以临床上极易误诊。我院 1994~ 2 0 0 0年治疗该病 13例中 ,误诊 8例 ,误诊率高达6 1%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3例。年龄 1~ 3岁 3例 ,4~ 7岁 3例 ,7岁以上 2例。所有病例在院外均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转我院。1.2 临床表现  8例均有长期间歇不规则发热 ,发热时间 15~ 5 2 d,其中 6例体温波动在 38~ 40℃ ,2例仅有低热。所有病例均有关节炎症状 ,其中 2例以关节肿痛和局部发热为最初表现 ,受累关节≥ 5个 ,以指…  相似文献   
7.
皮肤蝇蛆病伴胸膜炎、心包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儿女,4岁,因反复发热1月余入院。入院前1个作者单位:610072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月,患儿发热,左颈部肿胀,5天后在当地医院X线胸片示心脏增大,透视见心搏减弱,查肝功能异常,B超示肝大,以抗感染治疗后仍反复发热,伴右髋、左膝关节疼痛,活动受...  相似文献   
8.
9.
例1 先证者,男,32岁。因发现颈右侧包块6月,在院外诊断为“淋巴结肿大”,经治疗无明显好转,包块逐渐增大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区中上份外侧可扪及3cm×2cm之包块,质中,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轻微触痛,活动度小。在门诊局麻下行包块切除术,术中发现包块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包膜完整,血供较丰富,易出血。术后病理检查为异位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给予局部放疗及间断化疗。随访3年未见局部复发,但全身骨扫描有脊柱转移后死亡。例2 先证者之兄,40岁。因发现右侧颈部包块1月就诊。检查发现:右颈部胸锁乳突肌中份深面可扪及2cm×2c…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