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浆MMPs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华众  李章平  李上共  吴朝明 《癌症》2005,24(6):740-742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目前尚无理想的血液学指标来反映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观察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活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99~2003年共有经病理确诊、行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4例,用明胶酶谱法测定患者血浆MMP-2和MMP-9活性。结果: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浆活化MMP-2和MMP-9水平(71.9±11.7、15.5±6.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5.2±6.6、7.3±2.3)(P<0.001);包膜及包膜外浸润组的血浆活化MMP-2和MMP-9水平(70.5±13.0、14.7±6.1)明显高于包膜内浸润组(35.4±7.9、8.0±4.2)(P<0.001);而肿瘤直径≥1cm组和<1cm组血浆活化MMP-2和MMP-9水平(55.4±20.4vs.59.3±20.8,10.8±5.7vs.13.7±6.8)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血浆总MMP-2和MMP-9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胶酶的活化形式MMP-2和MMP-9的血浆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侵袭有关,与肿瘤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丹参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 ,并研究其对心肌c fos的影响。方法 :18只 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6只。对照组于 8周处死 ,丹参组及高血压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或蒸馏水 (1g·kg-1·d-1) ,共 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 (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应用HE和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 (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 (PVCA)以及c fos表达。结果 :与 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 ,18周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 CA显著增加 ,c fos表达明显 ,丹参治疗可抑制LVH的发展和心肌组织c fos的表达 ,但对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 :长期应用丹参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 ,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降低了心肌细胞c 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心肺脑复苏后血细胞因子与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 8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 6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2、4、6h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 0 .5、2、4、6h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6、IL 10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 2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 α、IL 6、IL 10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复苏组复苏后TNF α、IL 6明显上升 ,IL 10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乌司他丁组TNF α、IL 6、IL 10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NF α在复苏后0 .5、2、4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在复苏后 0 .5、6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 (P <0 .0 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收住的急性重度口服有机磷中毒(organophosphorous poisioning,OP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1月—2005年6月急诊监护室收住的32例急性OPP患者,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M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烟碱样症状。用APACHEⅡ评分作为病情严重度的标志。结果32例患者ICU住院时间(9.1±6.0)d,APACHEⅡ评分(15.2±6.3)分,与病死率、病情严重度、住院时间等相关。74%的患者由于气道分泌物多、意识障碍、肺炎和呼吸肌麻痹等因素需行机械通气治疗。10例患者出现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5例死亡,病死率为16%。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23.0±6.7)分。结论OPP患者常需收住加强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APACHEⅡ评分可作为OPP病情严重度的预测指标,分值越高,病死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和海马CA1区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小剂量参附组(10ml/kg)和大剂量参附组(20ml/kg),再分别按气管切开后(对照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复苏组和大、小剂量参附组)0.5h、3h、6h、12h和24h分为5类,每类8只。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分别于各时间点取样,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海马CA1区S100β蛋白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层病理改变。结果复苏组ROSC后海马CA1区S100β蛋白的表达随脑水含量升高而逐渐增加,均于ROSC后6h达峰值,12h、24h有所回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小剂量参附组脑水含量和S100β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从复苏后3h、6h起较复苏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小剂量参附组间相比,脑水含量和S100β蛋白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组织病理改变显示,大、小剂量参附组皮层结构损害程度明显轻于复苏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能降低大鼠心肺复苏后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S100β蛋白表达和脑水肿程度,起到减轻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后早期脑水肿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12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药物组(每组再按时间分即刻、1/2 h、3 h、6 h、9 h五亚组),检测心肺复苏后各时相脑组织水含量及伊文氏兰(EB)含量的变化,以电镜观察各时相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复苏组心肺复苏后1/2 h、3 h、6 h、9 h脑组织水含量持续增加,6 h后EB含量升高,电镜观察各时间点见细胞水肿,6 h后V-R间隙明显扩大;药物组仅于复苏后1/2、3 h有脑组织水含量的增加,6 h后水含量回降,各时间点EB含量无明显升高,复苏后6 h开始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少.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脑水肿,对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脑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暑及其救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暑(heatillness)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  相似文献   
8.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章平  陈寿权 《临床荟萃》1999,14(15):717-718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目前临床较少见,但来势凶险,若对其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很易造成严重后果。现总结近几年进展如下。1 中毒方式 因其常集体中毒发病,哪一种中毒方式多见难以确定。1.1 误为食盐或苏打食用而中毒 因亚硝酸盐(特别是钠盐)为白色或微黄色不透明结晶或粉末、无臭、味咸微苦,颇似食盐,易溶于水,在轻化工业应用较广。临床较多见误为食盐加入炒菜而中毒(偶误为苏打加入面粉食用而,中毒)。本院近几年多见于捡破烂者把捡来的亚硝酸盐误为食盐食用而中毒。1.2 把含有亚硝酸盐的工业用水误为食用水食用而中毒,目前较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水肿期大脑皮质水通道蛋白4(AQP4)mRNA表达的变化及七叶皂苷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窒息法制备心搏骤停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进行相应复苏(复苏组);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标准后,药物组即刻经颈动脉插管推注七叶皂苷(药物组);对照组除不进行窒息/复苏外,其余操作同复苏组。于ROSC后0.5、3、6和12h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脑组织含水量;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大脑皮质AQP4mRNA变化。结果:复苏组ROSC后AQP4mRNA表达随脑组织含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或P〈O.01),且两者呈正直线相关(r=0.681,P〈0.01);药物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mRNA表达在ROSC后0.5h和3h显著增高(P〈O.05或P〈O.01),但在6h和12h明显回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后脑水肿的发生与AQP4mRNA表达上调有关;七叶皂苷具有减轻复苏后脑水肿、调节AQP4mRNA表达的作用,可能是其抗脑水肿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改变以及银杏达莫干预后对其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复苏组(B组)、银杏达莫组(8 mL/kg)(C组),再分别按气管切开后(对照组)或自主循环恢复(Rose)后(复苏组和银杏达莫组)0.5、3、6、9和24 h分为五个亚组,每组8只.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使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TF和,TFPI的含量.结果 B组心肺复苏后各时间点血浆TF较A组显著升高(P<0.01),9 h达到峰值;C组心肺复苏后各时间点血浆TF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较B组分别在6、9、24 h显著下降(P<0.01).B组各时间点TFPI含量较A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C组24 h TFFPI较A组升高(P<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血浆TF含量显著升高,但同期TFPI并无明显变化,存在明显的凝血和抗凝作用失衡;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降低心肺复苏后血浆TF含量,提高TFPI含量,恢复凝血和抗凝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