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136例维吾尔族和158例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记录临床资料,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8.2%,51.8%,维吾尔族患者高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患者BMI、LDL-C和病程分别为(28.67±3.02)kg/m2(、3.29±0.53)mmol/L(、5.42±0.58)a,BMI、LDL-C高于汉族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明显短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并有早发倾向,这可能与维吾尔族患者的BMI和LDL-C水平高于汉族患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3-01/2005-05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测定内中膜厚度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以内中膜厚度〉度1.2mm为斑块形成标准。记录临床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结果:146例全部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51.8%,146例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2组:粥样硬化组76例和非粥样硬化组70例。②粥样硬化组年龄、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非粥样硬化组[(57.75&;#177;3.46),(51.21&;#177;3223)岁;(552&;#177;058),(4.45&;#177;0.43)年;(4.72&;#177;047),(4.21&;#177;0.56)mmol/L:(3.29&;#177;0.53),(2.33&;#177;0.45)mmol/L;(4.52&;#177;0.76)(3.49&;#177;0.49)g/L:P均〈0.051。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进入方程,且OR值均大于1,P〈0.01。结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是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FIB为危险因素,以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为病例组,以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为对照组,进行关联研究。结果病例组年龄、病程、血浆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纤维蛋白原(FIB)及收缩压(SBP)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年龄、FIB、 LDL-C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 FIB对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贡献较年龄、LDL-C为强。而体重指数(BMI)和病程对FIB增高有影响,呈正相关。结论年龄、FIB、 LDL-C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MI和病程对FIB增高有影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动力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糖尿病病人74例,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胃动力血糖控制,对比两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影响情况和SDS、SAS评分情况。结果在糖尿病病人当中胃动力对血糖控制影响和SDS、SAS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动力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广泛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测定了新疆少数民族常用主食抓饭和馕的血糖生成指数(GI)与胰岛素指数(Ⅱ),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0名空腹健康志愿者分别试食含碳水化合物50g的葡萄糖粉、抓饭和馕,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受试物糖耐量试验,应用国际认可的标准化测定法测定空腹及餐后15、30、45、60、90、120min时血浆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1]。GI值和胰岛素指数(Ⅱ)值的计算由Microscoft Excel2000软件完成,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界值定为0.05。2.结果:(1)受试物GI值和Ⅱ值:以葡萄糖为参照物(GI=100),受试物馕GI值为93.28±21.50,Ⅱ值为93.12…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糖尿病家族史等)、人体指标(如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等)、实验室指标(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等),对DN组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得出与DN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保护因素为HDL-C和ApoAl;危险因素为病程和HbA1c;糖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发生DN的风险增加。结论:病程长、平均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N的危险增加;HDL-C和ApoAl高的患者发生DN的风险大。糖网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发生DN的机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TENP1联合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胃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科确诊的11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108例胃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胃良性疾病组,选取1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体检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血清lncRNA PTENP1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724、CA19-9、CEA表达水平。结果与胃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相比,胃癌组患者的血清CA724、CA19-9和CEA表达水平升高,血清lncRNA PTENP1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A724、CA19-9、CEA及lncRNA PTENP1水平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01)。联合检测CA724、CA19-9、CEA及lncRNA PTENP1在区分胃癌与胃良性疾病及健康对照的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88.4%。生存分析显示,CA19-9、CA724和CEA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以及lncRNA PTENP1表达水平较低者的生存时间较低。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724、CA19-9、CEA和lncRNA PTENP1的表达水平对胃癌具有潜在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代谢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3 828例40岁以上居民及职工进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空腹血糖(FPG)≥5.6 mmol/L者行75 g葡萄糖负荷试验,分析负荷后2 h血糖(PPG)代谢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 828例调查对象中,5.6 mmol/L≤FPG<7.0 mmol/L的IFG患者627例(A组),6.1 mmol/L≤FPG<7.0 mmol/L的IFG患者245例(B组).A组人群中,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为37.00%(232/627),其中女性IGT患病率(23.76%)显著高于男性(1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为13.88%(87/627),女性T2DM患病率(9.52%)显著高于男性(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IFG人群PP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饮酒、收缩压和体质指数(BMI).B组人群中,IGT的患病率为41.22%(101/245),其中女性IGT患病率(25.71%)显著高于男性(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病率为20.82%(51/245),其中女性T2DM患病率(11.84%)显著高于男性(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IFG人群PPG升高的危险因素为FPG、年龄和BMI.结论 以5.6 mmol/L和6.1 mmol/L为切点的IFG阶段,PPG代谢异常率分别为50.88%和62.04%,共同且可控危险因素为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肝脏功能受损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可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1].约60% ~ 80%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2].本文观察肝硬化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释放指数(IRI)、胰岛素抵抗指数(IR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变化,以明确肝硬化严重程度与糖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