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正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常要进行不同组间率的比较,如果各比较组之间的重要协变量(如性别、年龄)分布不同,那么直接计算粗率并比较会受到混杂的影响。直接标准化是控制混杂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计算简便、容易理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当需要调整的因素分层较多时,会出现有些层人数过少的情况,此时难以精确估计层别率。此外,对于年龄这类连续型协变量,必须转化为分类变量才能用于标化,可能带来残余混杂。多重回归分析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混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BMI与主要慢性病发病及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时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和腰围。分析中剔除基线现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COPD和糖尿病者,纳入428 113名研究对象。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MI和腰围与主要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COPD、2型糖尿病)发病及全死因死亡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10年随访期间,共有131 454人发生≥ 1种上述慢性病,26 892人死亡。主要慢性病发病风险随BMI增加而升高,与正常体重(18.5 ≤ BMI<24.0 kg/m2)者相比,超重(24.0 ≤ BMI < 28.0 kg/m2)和肥胖(BMI > 28.0 kg/m2)者的风险比分别为1.26(95% CI:1.24~1.27)和1.59(95% CI:1.57~1.62)。BMI过低或过高均与全死因死亡风险升高有关。腰围与主要慢性病发病及全死因死亡风险呈正向关联。按照中国人群体重标准,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减少约12%主要慢性病发病。结论 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中国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不同浓度大气PM_(2.5)水平下,比较不同出行方式的PM_(2.5)个体暴露水平,并进一步比较地铁站不同位置的PM_(2.5)浓度,以期为城市居民选择适宜的出行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2月30日至2016年1月4日,选择北京市城区的某条路线作为研究地点,使用便携式PM_(2.5)监测仪同时测量步行、乘坐公交车和地铁3种出行方式的PM_(2.5)个体暴露水平;对地铁站台、安检处和地铁车厢内的PM_(2.5)浓度进行同步监测并比较。结果在同一研究时期,步行、乘坐公交车和地铁测得的PM_(2.5)个体暴露浓度均值分别为219.34、209.61、167.56μg/m3。当大气PM_(2.5)浓度较低时(≤60μg/m3),乘坐地铁的PM_(2.5)个体暴露水平高于步行和乘坐公交车;当大气PM_(2.5)浓度较高时(100μg/m3),乘坐地铁的个体PM_(2.5)暴露水平明显低于步行和公交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期间地铁站台、安检处和车厢内的PM_(2.5)浓度均值分别为196.90、170.20、136.82μg/m3。结论在不同的大气PM_(2.5)污染水平下,不同出行方式的人群PM_(2.5)个体暴露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做饭和取暖燃料使用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CKB于2004-2008年进行基线调查,纳入来自我国10个地区的512 891名成年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做饭和取暖燃料信息。本研究利用CKB基线调查数据计算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各类燃料的使用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有52.1%的研究对象使用固体燃料做饭或取暖,农村使用率明显高于城市。有36.1%的人使用固体燃料做饭(煤20.1%,柴/炭16.0%);36.7%的人使用固体燃料取暖(煤22.7%,柴/炭14.0%)。各项目地区在固体燃料使用率和主要使用的燃料种类上差异明显。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的人群清洁燃料使用率越低。煤和柴/炭使用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城市比农村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我国仍有许多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人群依靠固体燃料生活,是需要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中国成年人中探究气流受限与主要慢性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本研究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剔除基线自报患有心脏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后,共纳入基线时30~79岁(平均51.5岁)的研究对象486 996名。分别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评价气流受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气流受限与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肺癌发病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间,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分别新发24 644、36 336、3 218例。与气流正常者相比,GOLD-1至GOLD-4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比(HR)值(95%CI)依次为0.89(0.78~1.01)、1.05(0.98~1.12)、1.29(1.18~1.40)和1.65(1.42~1.91);肺癌发病HR值(95%CI)依次为0.96(0.70~1.26)、1.12(0.96~1.31)、1.38(1.14~1.65)和1.48(1.05~2.02)。未发现GOLD分级与脑血管病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FEV1%P每下降10%,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癌风险分别增加7.2%(95%CI:6.4%~8.0%)、3.6%(95%CI:3.0%~4.3%)、10.5%(95%CI:8.4%~12.6%)。按吸烟状态分层分析,上述结果基本不变。结论 我国成年人群中气流受限程度越严重,个体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肺癌的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