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鼻骨骨折CT冠扫加三维重建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62例鼻骨骨折的鼻骨计算机X线摄影(CR)侧位片与螺旋CT对比研究,了解螺旋CT冠状位扫描加三维重建(CT冠扫 3D成像)对鼻骨骨折伤者的鉴定价值。方法 62例经CR侧位片证实为鼻骨骨折的伤者行CT冠扫 3D成像,对全部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冠扫 3D成像可完全显示鼻骨骨折的类型,而CR片则有明显的局限性。结论 对鼻骨骨折的诊断,CT冠扫 3D成像明显优于CR侧位片,并可明确鼻骨骨折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法医鉴定和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促进人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将胶质瘤样本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和高级别胶质瘤组,脑挫裂伤患者样本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2例;将胶质瘤细胞系 C6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牛血清蛋白(BSA)组和 GDNF 组。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 AKT、p-AKT、β-catenin 和p-β-catenin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胶质瘤组 AKT、p-AKT、β-catenin 和 p-β-catenin 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 <0.05),且高级别胶质瘤组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P <0.05)。CCK-8检测 C6胶质瘤细胞实验中,与细胞对照组相比, GDNF 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增高(P <0.05),Akt 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 p-Akt、β-catenin 和 p-β-catenin 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 <0.05)。结论GDNF 可能通过上调胶质瘤细胞 p-AKT、β-catenin 和 p-β-catenin 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Surviv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例正常卵巢、1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以及26例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中无Survivin表达,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和80.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均〈0.01)。结论Survivin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检测血液中乙醇含量简便、准确的方法。方法以叔丁醇作为内标,用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样品进行检测,与平行操作的乙醇标准品比较,用内标法以乙醇对内标物的峰面积比进行定量。结果色谱图上目标峰与内标峰分离完全,在0.01—10.0g/L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快速灵敏,能准确定量。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早期Genistein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Genistein处理组.缺血5 min时,溶剂对照组、Genistein处理组分别尾静脉注射二甲基亚砜(l ml/kg)和Genistein(1 mg/kg).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AX-1蛋白的表达,焦油紫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enistein处理组在再灌注3h时HA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与此一致.焦油紫染色结果显示,Genistein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 缺血早期Genistein对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HAX-1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TNF-α及其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本实验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不同再灌注时间大脑皮质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脑皮质内TNF-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脑缺血1h,再灌注12h后大脑皮质内TNF-α及其mR-NA的表达开始升高,24h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两组大脑皮质TNF-α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的TNF-α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本研究结果表明,TNF-α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引入人为突变,研究DPS分子的稳定性与其一级结构的关系,寻找新型DPS分子。方法选择可能与DPS构象密切相关的氨基酸残基引入突变,经表达、纯化后,利用圆二色谱仪检测突变体蛋白分子的结构变化。结果关键部位氨基酸的突变可以引起DPS分子中α螺旋含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结论某些氨基酸的改变会引起DPS分子整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变化,有可能影响、甚至改变蛋白质分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术前化疗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情况,给胃癌手术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检测21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以及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后胃癌细胞的p53、bcl-2和cD95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l-2低于化疗前,而p53和CD95高于化疗前.化疗后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术前化疗能够抑制胃癌细胞bcl-2的表达,增强p53和cD95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对于改善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人工智能(AI)全涂片自动化硅藻检验技术能比人类专家更快速、高效进行法医病理学溺死硅藻检验。然而,该技术仅与硅藻提取率较低的硝酸消化法联用过,本研究拟采用更加高效的蛋白酶K组织消解法(以下简称酶消化法)作为硅藻提取方法,探究该技术在其他硅藻提取方法中的泛化能力及可行性。【方法】收集6例溺死尸体的肺组织进行蛋白酶K消解并制成涂片,利用数字化图像矩阵切割方法将涂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据此建立硅藻-背景数据库,将数据集按照3:1: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在ImageNet预训练基础上对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进行训练和内部验证及外部测试。【结果】结果显示最佳模型外部测试的准确率达97.65%,且模型特征提取区域即为硅藻所在区域。实际应用中最佳的CNN模型对溺水尸体的硅藻检测精准率高达80%以上。【结论】研究表明,基于CNN模型的AI自动化硅藻检验技术和酶消化法联用能高效识别硅藻,可以作为溺水鉴定中硅藻检测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