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乙型肝炎 (乙肝 )在我国广泛流行 ,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科学研究证明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保护儿童健康 ,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经国务院批准 ,2 0 0 1年 1 2月卫生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通知》(《通知》) ,要求自2 0 0 2年起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该项工作。为加强贫困地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工作 ,我国政府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 (GAVI) /儿童疫苗基金合作 ,启动并实施了卫生部 /GAVI合作项目 (GAVI项目 ) ,为西部 1…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脑膜炎奈瑟菌(Nm)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Nm为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双球菌,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13个血清群,致病的血清群主要为A、B、C群,Y、W135群的发病在一些国家有增加趋势。A、B、C、Y、W135、X群都可引起爆发,但以A群最常见,且常引起大范围的流行,特别是在非洲流行带地区。1临床表现与诊断Nm感染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如肺炎、关节炎、菌血症、脑膜炎等,脑膜炎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1]。流脑潜伏期为2~10d,一般3~4d。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10…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化疗对象筛查方法的费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寻找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简便、有效、经济、适用的化疗对象筛查方法。方法 分别以粪检、询检、间凝法(IHA)及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原称DSIA)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筛查,并对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IHA法与粪检总符合率为72.33%,阳性预告值为26.78%;DDIA法仅略低于IHA法;询检法相对较差。卫生经济学费用一效果分析显示,IHA法检出1例感染者所需费用明显高于DDIA法和询检法。结论 IHA法是一种简便、有效,在感染率为5%~10%的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较可取的筛查方法,但所需费用较高;DDIA法是一种较IHA法更为简便、快速、廉价的方法,且敏感性很高,较适合于现场筛查。  相似文献   
4.
中国2005/2006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全国网络直报流脑疫情。结果2005/2006年度全国流脑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与2004/2005年度相比,报告病例数减少29.0%,死亡病例数减少21.9%;病例相对集中于6个省,其发病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52%;0~19岁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7.3%,但<10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学生、散居儿童、农民和民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2.7%、22.1%、16.1%。结论为控制流脑爆发或流行,将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纳入全国免疫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2004~2006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对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4~2005年度(2004年10月~2005年9月)、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血清群分布及变迁趋势,C群Nm菌株的分布特征和Nm菌株的耐药性。方法2004~2005、2005~2006年度共收集送检菌株1 125株,均进行复核鉴定、血清分群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1 125株送检菌株中,经鉴定Nm菌株为892株,菌株送检有效存活率为79.29%。2004~2005年度有效存活572株的血清群构成为:A群26.0%,B群28.6%,C群14.9%,其它血清群11.0%;2005~2006年度有效存活325株的血清群构成为:A群33.1%,B群14.3%,C群26.3%,其它群4.8%。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C群Nm菌株,其中15个省发现C群流脑病例。A群和C群Nm菌株表现出不同的抗生素敏感性。结论应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工作,提高Nm监测中有效菌株的数量,密切关注C群流脑扩散趋势,及时监测Nm菌株的耐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并评价全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及安全注射培训开展情况及培训效果,为今后培训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关键人物评价和测试比较的评估方法针对各级防保人员展开调查,以访谈、问卷调查、观察及考试测评等方式对培训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基本完成对乡村级的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80%,培训内容受到基层人员普遍认可。但对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评价相对较差。经过培训,县级及以上人员能答出80%的测评内容,不到半数的乡村医生能答出50%左右的内容,因此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结论因培训经费、教材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缺乏有效的培训监督和评估,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但强化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消除了培训空白人群和乡村人员有关知识的盲点,师资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由于就诊、实验室诊断等因素,亚洲地区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ib)疾病报告发病率较低,但利用疫苗探针法研究发现,亚洲Hib疾病发病率很高.而且其它迹象表明,亚洲地区Hib疾病发病率不低.该文就疫苗探针法的应用、优缺点做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了解中国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00~2004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948 9/10万、0.770 7/10万、0.654 8/10万、0.582 9/10万、0.402 1/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河南、云南、陕西省(直辖市);报告病例中90%为<15岁儿童。结论中国2000~2004年乙脑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流行概况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主要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分布在北纬8°~50°、东经65°~135°地域。1871年日本即有乙脑流行的记载,1924年发生了6 000余例乙脑的流行,1934年从死者脑组织中分离到病毒,确定了乙脑的病原,定名为日本乙型脑炎。1948~1966年日本每年发生乙脑1 000~5 000例,1967年起病例急剧减少,1971年以后每年病例数<100例,1992年后每年<10例。韩国1949年发生乙脑5 616例,死亡2 729例,以后每2~3年发生一次流行,1958年发生的乙脑流行,达6 879例,近20年每年病例<10例,主要是成人。20世纪60年代后,乙脑流行逐渐扩大到亚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构建中国公众疫苗信心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改良德尔菲法,梳理疫苗信心评价备选指标,开展两轮专家问卷咨询对指标进行评分,计算综合评分的均数、变异系数、满分比及其筛选界值,最终确定疫苗信心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22/22)和90.91%(20/22),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91,专家评分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17(χ^(2)=109.19,P<0.001)、0.200(χ^(2)=96.07,P<0.001)。根据综合评分和筛选界值,最终确定疫苗信心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中,基本信念、信心水平和行为意愿的组合权重分别为0.32、0.35、0.33。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公众疫苗信心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