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中左结肠动脉(LCA)的外科解剖,探讨保留LCA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施行腹腔镜下保留LCA的结直肠癌NOSES手术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术中对LCA的外科解剖进行了观察与记录,结合手术录像分析LCA的外科走行与解剖分型,探讨保留LCA的操作技巧和临床效果。 结果所有病例LCA均从肠系膜下动脉(IMA)左侧发出,LCA发出处至IMA根部的平均距离为(3.5±1.1)cm;75.9%(41/54)病例LCA向外走行时自肠系膜下静脉(IMV)前方与其相交,24.1%(13/54)自IMV后方与其相交;LCA自IMA单独发出者(Ⅰ型)23例(42.6%),LCA与乙状结肠动脉(SA)两支共干者(Ⅱ型)9例(16.7%),LCA与SA、直肠上动脉(SRA)三支共干者(Ⅲ型)19例(35.2%),LCA、SRA与两支或两支以上SA多支共干者(Ⅳ型)3例(5.6%),本组未见LCA缺如病例。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例(2.4%)术后出现了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进行了回肠造瘘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4±3.4)d。 结论LCA的外科走行多样,解剖变异复杂;腹腔镜下保留LCA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精细解剖、耐心操作。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保留LCA操作与NOSES技术相结合,有望将损伤控制、功能保护、微创治疗的外科理念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会阴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135例会阴切口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阳性检出56例,阳性率为41.5%;检出病原菌61株,绝大多数属于阴道微生态中的正常栖居菌。结论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广,维持产前阴道微生态健康、术期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术后护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对微小病变肾病大鼠的疗效,从改善高凝状态方面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根据Bertani的方法,用表柔比星(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法复制微小病变肾病大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予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或泼尼松混悬液。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ALB、TC、TG、BUN、SCr、血浆及尿液TXB2、6-keto-PGF 1α的含量,并进行电镜下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可减少微小病变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量,改善血清生化指标,降低血浆、尿液TXB2水平,提高尿液6-keto-PGF 1α水平,改善高凝状态,修复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结构。结论依据气阴两虚、湿热瘀阻的病机,益气养阴、清利活血中药对微小病变肾病大鼠有明显疗效,并能改善其高凝状态,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缓解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标本分离的支原体耐药性变迁,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就诊的可疑非淋菌性阴道炎(NGU)患者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检测,并随机抽取2004年369例,2005年和2006年各500例进行耐药变迁分析。结果:交沙霉素(JOS)和原始霉素(PRI)3年中的耐药率均<10%,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OFL)和环丙沙星(CIP)的耐药率呈较高水平。大环内酯类药物AZI和ERY耐药率较高,尤其在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混合感染中,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均在持续高水平状态,TET在混合感染中耐药率显著上升。结论:强力霉素(DOT)、JOS和PRI为治疗支原体的首选药物,但应定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变迁。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是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病原菌.随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增加,其耐药性表现更加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6.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4年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07年所有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在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中的构成比以及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到PAE 823株,分离率由2004年的13.3%到2007年的18.5%,痰及咽拭子占72.54%,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12.20%~6.21%,平均8.75%,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为6.10%~12.26%,平均8.99%,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总耐药率均>36.00%,在加了酶抑制剂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32.93%,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20.16%,头孢他啶为19.51%~43.17%,平均33.05%,头孢吡肟22.34%~34.16%,平均29.40%,亚胺培南为19.51%~23.29%,平均22.60%,美罗培南为11.17%~18.18%,平均为15.43%,喹诺酮类环丙沙星为32.61%~44.59%,平均38.52%,左氧氟沙星平均26.40%.结论 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普遍升高的趋势,动态监测PAE的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临床治疗其引起的感染与延缓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深部真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临床标本进行培养,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或ATB鉴定卡作菌种鉴定,ATB-Fungus3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并作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分离到真菌386株,在痰液中检出率最多,占47.7%;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8.81%,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7.62%;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10.0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分离的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株增多,应加强对真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医院信息系统(HIS)存储着处方信息、病人资料等敏感重要的数据,近年来医院数据被非法窃取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利用Oracle数据库提供的DBMS_FGA包,部署细粒度审计系统,监控医院敏感数据;并用handler_module存储过程设计了数据安全控制系统,防止敏感数据被盗。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屎肠球菌菌毛样结构蛋白基因pilA和类透明质酸酶基因hylEfm在临床感染株中的分布,探讨屎肠球菌感染率持续上升的原因。方法:采用多重PCR检测临床感染株、住院患者肠道定植株和健康志愿者肠道定植株的pilA和hylEfm基因的分布;然后通过接合实验确认pilA和hylEfm基因在屎肠球菌间的传递方式;最后采用分子杂交法确认转移后pilA和hylEfm的质粒或染色体定位。结果:137株屎肠球菌感染株中共筛查确认120株携带pilA基因,阳性率为88%;21株携带hylEfm基因,阳性率为15%。分离鉴定住院患者肠道定植株、健康志愿者肠道定植株各50株,pilA基因阳性菌株分别为35株(阳性率70%)、26株(阳性率52%),临床感染株与住院患者肠道定植株、健康志愿者肠道定植株pilA基因携带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P=0.008 0)。接合实验证实pilA和hylEfm基因均能通过质粒的接合在不同菌株间进行传递,并同时伴随耐药基因传递。Southern Slot杂交发现pilA与hylEfm基因可位于同一大质粒上,不同菌株间此质粒大小存在差异(145.5~291 kb)。结论:临床感染患者分离屎肠球菌大多携带pilA基因。pilA和hylEfm基因可通过同一个可移动大质粒在菌株之间进行传递,同时伴随耐药基因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为客观、真实地收集患者满意度,有效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浙江中医院在信息系统中创建数据接口,实现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功能。通过此交流评价平台,进行短信满意度测评,经运行半年证明,评价方法便捷迅速,范围广、内容全、结果真实可靠,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