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年临床诊断脊髓灰质炎(脊灰)6例,其中因发病60天后仍残留麻痹诊断5例,失访诊断1例。6例均为2岁以下儿童;未服脊灰疫苗者2例,免疫1~2次者3例。临床诊断6例脊灰均采集了粪便标本,其中病毒分离阴性1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各1例(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1993~1996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  相似文献   
2.
对实施计划免疫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几个少数民族的麻疹发病状况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中麻疹暴发或流行的特点是二低一高,即麻疹疫苗接种率低(49.9%),血凝抑制抗体(HI)阳性率低(78.8%),麻疹发病率高(148/10万)。少数民族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流行的重要原冈。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强化麻疹疫苗免疫,提高接种率,是控制少数民族地区麻疹流行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例误用乙肝疫苗稀释卡介苗接种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例误用乙肝疫苗稀释卡介苗接种的报告李义怀1陆冠臣1陆海韦三妹,女,壮族,1995年5月22日出生。1995年6月27日上午由本村医生上门经常规消毒后,误用乙肝疫苗稀释的卡介苗在该小孩右上臂三角肌注射0.5ml(乙肝疫苗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  相似文献   
4.
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疫苗现场流行病学及血清学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计划免疫后,以社区麻疹暴发点为单位,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抗体监测结果.麻疹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为75.8%,校正后的流行病学效果为84.1%,血清学效果为69.9%。  相似文献   
5.
母婴麻疹血凝抑制抗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在南宁市检测了319对母亲及1~8月龄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的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发现婴儿母传抗体水平及其消退情况,与其母亲抗体水平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1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比其母亲低20%,GMT相当于母亲的1/2.5,母亲HI抗体≤1∶2组,1月龄婴儿HI抗体全为阴性;母亲HI抗体1∶4组,1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为43%,4月龄全部阴性;母亲HI抗体1∶8组,1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78%,4月龄23%,8月龄8%;母亲HI抗体1∶16组,1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88%~100%,6月龄33%,8月龄13%;母亲HI抗体≥1∶32组,1~5月龄婴儿HI抗体阳性率100%,8月龄80%。这与母传麻疹抗体(主要为IgG)在婴儿体内的半衰期有关。如将麻疹疫苗(MV)初种起始年龄提前至5月龄,15~23月龄再复种1剂MV,可望进一步降低婴幼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一起山区麻疹爆发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杨进,李义怀,朱田凤巴马瑶族自治县为广西边远少数民族山区,1994年1月~4月,该县发生麻疹流行。为了解其流行强度与特征,以便为控制与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我们对发病情况最严重的燕洞乡同合...  相似文献   
7.
麻疹疫苗初免月龄及接种针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年广西84个麻疹暴发点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发现,暴露后1~3月龄、4-5月龄、6~7月龄、8-11月龄的未接种麻疹疫苗(MV)儿童的发病率分别为2.5%.13.0%.16.3%、19.7%。血凝抑制抗体阴性率分别为0%、71.2%.79.2%.85.9%。而1一7岁未接种儿童MV暴露后的发病率为24.4%。根据所得资料,作者建议MV免疫可采用两针法,第1针提前到4一6月龄,可降低婴幼儿麻疹发病率,第2针在15-23月龄,可弥补因第1针免疫不成功或漏种的易感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