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2-6月在本院行能谱CT三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肝占位患者33例,其中肝硬化再生结节22例,癌性结节11例,对比两组病例的能谱图像,算出不同能量时病灶与肝实质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含碘浓度比值(LNR)、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碘浓度差异(ICD)。结果: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在不同能量下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有一定规律,随着能量的增加,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减少(P〈0.05)。癌性结节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碘浓度比值和碘浓度的差异值均低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动脉期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含碘浓度比值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癌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巨大临床价值,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CT增强扫描是早期检出和定性肾内小肿块的最佳手段,以往普通肾脏增强扫描在造影剂应用方面、扫描技术方面,肾三个时期扫描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肾脏皮质期的增强扫描及病变的血供特征,在文献资料中很少描述。本文对26例肾内小肿块实施三个时期的增强CT扫描:一方面观察对肾脏小肿块的发现率或敏感性,另一方面观察肾内占位性病变特征性表现,目的是为了肾内小肿块的早期发现或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临床表现及CT表现均符合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例共19例,重点分析其CT特点,结合临床,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CT引导下肾囊肿定位穿刺技术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CT引导下肾囊肿定位穿刺硬化治疗的患者182例:其中利用改进后定位穿刺技术方法硬化治疗的肾囊肿126例,定位方法是患者平稳呼吸下CT薄层扫描,确定最佳层面和皮肤穿刺点,对外突型肾囊肿的穿刺路径是穿刺针平行肾实质进入囊肿内;利用改良前定位穿刺技术方法硬化治疗的肾囊肿56例,定位方法是患者闭气下CT薄层扫描,确定最佳层面和皮肤穿刺点,对外突型肾囊肿的穿刺路径是穿刺针垂直进入囊肿内;硬化剂均为99.7%的无水乙醇,抽净囊液,注入无水乙醇保留5~10 min抽净.结果改良后治疗的肾囊肿126例均穿刺成功,治愈率91%,有效率100%,改良前56例穿刺成功率89.3%,治愈率89%,有效率100%.结论改良后的CT引导肾囊肿定位穿刺硬化肾囊肿,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颅内血肿多继发于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临床症状大多严重,致残率高。随着微侵袭技术的发展,微创穿刺清除血肿已在临床使用。我们用CT定位穿刺法清除颅内血肿5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双侧脑实质大片状低密度区、皮髓质界限不清,第三脑、侧脑室及基底池对称性受压,中线结构未移位,脑实质内点状、斑片状出血灶。结论:CT表现结合临床,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CT是DAI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治疗肾囊肿患者56例。要点包括选择最佳层面,穿刺点、进针角度及深度;抽净囊液,注入纯无水乙醇保留5~10min抽净。结果56例均穿刺成功,治愈率96%,有效率100%,2例并发腹痛,并发症3.6%。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注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是治疗肾囊肿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子蒸馏法纯化广藿香挥发油中广藿香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广藿香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得到含广藿香醇更高的产品.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广藿香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了弹性石英毛细管柱HP-5,在检测器温度为280℃,气化温度为280℃;分流比为20:1条件下进行GC法测定.并用内标法定量,考察了蒸发温度对广藿香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分子蒸馏技术与传统的水蒸气法的比较.结果 利用分子蒸馏提纯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蒸发温度为65℃时,广藿香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和提取率分别达到40.71%和76.55%.结论 分子蒸馏法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产物中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和转移率要高,在广藿香挥发油提纯的工业化生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