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牙合)干扰对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吸光度法来测定20例戴用全口义齿的患者调(牙合)前后的咀嚼效能.结果①全口义齿调(牙合)前后患者的咀嚼效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②不同颌位上均存在着(牙合)干扰,其中以牙尖交错位的(牙合)干扰最常见.结论①(牙合)干扰明显影响了全口义齿戴用者咀嚼效能的发挥;②咀嚼效能测定可作为评价全口义齿(牙合)平衡的功能性检测手段之一;③调(牙合)可以提高全口义齿戴用者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L 1β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的表达改变及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 应用HealonGV (14 g·L-1透明脂酸钠 )注入SD大鼠的视网膜下。放射免疫法检测脱离后不同时间点及复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的IL 1β蛋白含量。通过免疫组化定位IL 1β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脱离区色素上皮、未脱离区及复位区色素上皮IL 1β表达的差异。 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 ,视网膜不表达IL 1β。视网膜脱离后表达于Muller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的胞浆。IL 1β的表达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于脱离后的第 7天达到高峰 ,然后下降。只要视网膜脱离存在 ,IL 1β的表达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视网膜复位后 ,视网膜神经上皮IL 1β的表达比未复位组下降。在色素上皮 ,IL 1β在脱离区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脱离区及复位区。 结论 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的脱离导致视网膜表达IL 1β ,视网膜复位时表达下降。IL 1β是视网膜脱离过程中起关键因素的因子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解决阿司匹林肠溶片储存过程中易水解产生水杨酸导致游离水杨酸不合格及释放度易下降导致不合格的问题。方法:通过改进包衣处方及包衣工艺,先上一层防潮型打底层,然后用自配的肠溶液包衣。结果:阿司匹林肠溶片储存2年后游离水杨酸符合规定,释放度高于标示量的70%。结论:改进后的包衣处方及工艺能够保证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有效期2年内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区儿童龋齿患病情况,我站于2004年对我区64所幼儿园中8935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调查。1调查方法依据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中的龋病调查标准。2调查结果2.1患病率在8935名被检儿童中,患龋齿的3157名,患龋率35.33%。2.2患龋率与性别的关系男童患龋率36.98%,女童患龋率33.33%。2.3患龋率与年龄的关系0岁-3岁儿童受检256人,患龋率5.08%;4岁-5岁儿童受检3 982人,患龋率25.49%;6岁-7岁儿童受检4 697人,患龋率45.33%。2.4城乡儿童差别城市调查7 184名,患龋率35.94%;农村调查1 751名,患龋率32.18%。3讨论3.1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口腔医学生社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 :以同济大学2010级、2011级口腔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口腔医学生的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通过开学初学生自主择题开兴趣小组方式,由教师引导其围绕议题自主寻找答案讨论并撰写科普小论文的方式,开展《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以提高医学生社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为中心,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多种教学方式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结果:该研究性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口腔疾病预防观念和口腔保健意识。结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口腔医学生社区口腔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测试临床中常用的5种光固化复合树脂的聚合收缩。方法取15颗新鲜拔除且牙体组织完整、大小相似的下颌第三磨牙,制备MO洞,洞宽为颊舌牙尖距的1/3,洞深为2mm,然后采用GRADIADIRECT—P、Z350、Z250、P60和P90树脂随机充填窝洞(除P90采用其自带的粘接剂,其余都采用G-BOND粘接剂处理洞壁),在650mW/cm^2光源下,光照固化40S后采用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对树脂修复体验面、近中邻面收缩和牙齿颊面的变形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树脂收缩形态与窝洞外形一致,验面最早的收缩条纹出现在MO洞鸠尾的头部,然后沿着窝洞的方向扩展。近中邻面最早的收缩条纹发生在靠近粘结面处,并向中央扩展。五种树脂中GRADIADIRECT—P的收缩量最大,P90的收缩量最小。牙齿的颊面条纹首先出现在近中颊尖的牙尖处,并向远中颊尖扩展。GRADIADIRECT—P导致的近中颊尖变形量最大,而P90最小。结论电子散斑干涉技术能有效动态测量树脂修复体聚合收缩和牙齿变形。不同种类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其固化收缩状况和导致的牙齿变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浓度漂白剂配合使用含氟牙膏与否,对漂白后的牙釉质显微硬度和增白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颗无缺损的离体磨牙随机分成A、B、C3组,A、B两组各8颗,C组4颗作为对照组,A、B两组的颊面采用6%过氧化脲(carbamideperoxide,CP)漂白,舌面采用30%CP漂白,每天漂白30min,持续2周,在此期间对B组牙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15min,随后将所有牙齿浸泡于37℃的人工唾液中,测定漂白前、后的牙齿的亮度值及釉质显微硬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漂白剂使用2周后对牙釉质的脱矿作用不明显(P〉0.05),含氟牙膏刷牙可增加漂白后牙釉质显微硬度(P〈0.05),但对漂白后的亮度无影响。结论漂白间歇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使过CP漂白术更为安全,且不影响漂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ER、PR与癌组织的组织学类型、核分极、纤维间质增生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ER、PR在38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癌组织诸因素的关系。结果:38例乳腺癌共有ER阳性19例、PR阳性18例,ER、PR均阳性20例,C-erB-2阳性14例。结论:ER、PR在老年患者、分化好的细胞核、癌组织有明显的纤维间质增生,显示较高的阳性率,而在髓样癌、粉刺性导管癌中往往显示很低的阳性率,ER、PR的阳性率与C-erB-2的阳性率呈反变关系,C-erB-2的阳性率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呈反变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