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就费县1991年被确认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健康教育合作项目试点县以来,以健康教育合作项目为龙头,以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采取了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并举的方法,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轨道,大大提高了全县人民的卫生观念,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有力地加快了全县农村奔小康步伐。  相似文献   
2.
曹凌云 《校园心理》2007,5(11):58-59
<正>在学校教室里看了场韩国悬疑电影《爱的蹦极》。虽然音画效果模糊蒙目龙,却让我感觉到虚幻和现实的交融。好像虚幻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折射写照,让我一时间走不回现实世界来。回家后用一颗  相似文献   
3.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心搏期间的微小差异,它产牛于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对心脏窦房结的调节,即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活性及其平衡协调的关系。临床上,应用HRV判断正常人的自主神经活动、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某些非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旨在综述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及心率变异性的改变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和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病,多系颅内动脉瘤或畸形血管破裂所致[1]。我院2007-01-2009-12共对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曹凌云 《当代护士》1995,(11):38-38
在过去的数世纪里,外科手术曾是恶性肿瘤的唯一治疗方法,即使时至今日,可望治愈的恶性肿瘤患者中75%~80%仍依赖外科手术为首要治疗手段,我院开展肿瘤手术已近20年,现每年完成各种大小肿瘤手术约300台。由于恶性肿瘤有局部浸润扩散和种粒转移,下面就我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防止肿瘤医源性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阿昔洛韦主要成份为阿昔洛韦,辅料为氢氧化钠,性状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开顺(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主要成份为盐酸氨溴索,辅料为甘露醇,性状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是临床上常用的祛痰药.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上述两种药物合用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头影测量是正畸和正颌外科诊疗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关键技术。常规的手工头影测量和半自动头影测量依赖于医师手工定点,存在耗时过长、精确度和稳定性欠佳等问题。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最热门的技术方法之一,具有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在头影测量领域,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致力于采用DL实现头影测量的自动化,包括自动定点、自动诊断分析、颈椎成熟度分析、腺样体肥大自动诊断和气道分析。研究显示,DL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准确率多已达到80%以上,与金标准之间的差异多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此类研究仅限于自动定点的实现,其数据集往往存在数据量不够丰富、数据范围局限等问题。后期研究应进一步扩展研究范围、提升算法的同时注意数据集的丰富程度,并将DL技术与其他AI技术适当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认知是指人脑为获取和应用知识,将外界信息转化成内在心理活动的复杂过程。自 1998年Schmahmann和Sherman提出“小脑认知-情感综合征”起,小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小脑的解剖与认知功能、小脑的神经网络机制以及交叉性小脑神经 机能联系不能 3 个角度探讨了小脑在认知神经网络中的作用及机制,旨在提高对小脑参与认知功能的 认识。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和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为卒中和睡眠障碍的常见并发症,两者均与认知相关脑网络重构密切相关。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事件相关电位(ERP)主要表现为P300成分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提示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控制功能受损。本文分别从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与脑网络重构的关系及ERP变化特征进行阐述,在脑网络和神经电生理水平探讨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的机制和特征,旨在临床干预PSCI、睡眠障碍认知损害,改善临床结局。目前,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SD)认知损害与脑网络重构的关系和ERP变化特征的系统报道较少,同步应用神经影像和神经电生理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探寻SSD认知损害的机制和特征可能是今后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