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轮状病毒(HRV)是引起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过去称为“秋季腹泻”。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我们在1998年开始收集腹泻病的大便标本,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农村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预防控制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提供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卢龙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因腹泻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监测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腹泻病患儿进行检测调查。结果1236份粪便样本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6%;398份轮状病毒阴性样本中杯状病毒阳性率为31.6%;2种病毒腹泻感染率以12月龄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9.3%和27.4%,其中轮状病毒9月龄患儿感染率为26.1%.6月龄为14.4%;而杯状病毒6,9,3月龄患儿感染率分别为25.6%,17.9%和16.2%。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感染发病月份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分别占全年病例的86%和65%。轮状病毒毒株鉴定结果:G3型(45%)最常见,其次为G1型(35%),Q型(8%),G4型(3%),G9型(0.6%),混合感染(1%),未分型(8%);杯状病毒经DNA测序均属于诺瓦克病毒(NLV)GⅡ遗传组。流行株为NLVGⅡ-4,GⅡ-7和GⅡ-3。结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主要是轮状病毒,其次是杯状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春市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长春市儿童医院收集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和临床资料,对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用反转录PCR方法进行G血清型和P基因型分析。结果:长春市2005~2013年小儿腹泻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3.33%(2098/3934),2005~2010年逐年下降,2011年开始上升;轮状病毒性腹泻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为感染高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以G3型为主(51.83%)是流行优势株,但G3型呈下降趋势,G9型有上升趋势;P血清型以P[8]型为主;发病年龄97.54%集中在0~24月龄婴幼儿,高发年龄段为7~12月龄婴儿,男∶女为1.83∶1;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呕吐和发热。结论:轮状病毒是长春市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分类是G3型,P分类是P[8]型,并且呈现超常多样性。长期监测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原变化对于预防病毒性腹泻和疫苗研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1998~2004年G9型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中国流行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G9型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中国9个地区收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RV,对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型,选择G9型毒株进行VP7基因全长克隆测序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04年共检测出RV1 268份,其中45份为G9型(3.5%),昆明最多(34/45),其次是兰州(8/45)、长春(2/45)、卢龙(1/45),北京、郑州、杭州、福州、广州未检测到G9型毒株。对35份G9型标本进行P分型鉴定:15份为P[8]型,12份为P[6]型,5份为P[4]型,1份为P[8 4]混合型,2份未能分型。中国1998~2000年以P[8]G9毒株流行为主,而2001年后以P[6]G9毒株为主。22株G9型病毒VP7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中国流行的G9型毒株彼此同源性高,同属G9第3亚型。结论中国流行的RV G9型株与世界各地的流行株同源性较高,国内传播范围扩大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病毒病研究的一些进展──简介第三届国际病毒性疾病学术会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100052)方肇寅综述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国际比较病毒学会联合组织的第三届国际病毒性疾病学术会议于1993年12月10~14日在我国云南昆明召...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小鼠Balb/c角膜按种HSV-1 KOS株后病毒在三叉神经节建立潜伏感染。病毒在角膜、三叉神经节、脑干、大脑皮层上的繁殖高峰滴度出现的时间依次有一段延迟,同时动物血流中未检测出病毒。以上结果支持病毒是沿神经轴突传运至CNS。潜伏感染二个月以上的病毒可通过三叉神经节和Vero细胞单层的联合培养在体外重激活。这为进一步研究HSV-1潜伏感染的机制提供一个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急性感染后往往在宿主体内呈终身潜伏感染状态。用两步法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潜伏感染状态下细胞内的病毒基因组,要求所有HSV-I基因组的内切酶片段克隆在同一种质粒载体内。本文报导将HSV-I KOS株EcoRI酶切片段的不同克隆,以pEcoA和pEcoB为例,重新克隆(单一的)pBR322质粒内,最后在pER322中得到一套能覆盖全部基因组的克隆。  相似文献   
8.
肠道病毒 71型 ( EV71)和柯萨奇病毒 A16( CA16)是引起手 -足 -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二者在遗传学上密切相关 ,但肠道病毒 71型更易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因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为在手 -足 -口病暴发中快速鉴别这两种病毒 ,该文建立并评估了 EV71血清型特异的 RT- PCR分型方法。由于肠道病毒血清型是由免疫血清与病毒膜蛋白的中和反应鉴定的 ,故膜蛋白区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与其血清型相关。经过对 EV71和 CA16VP1区内及其周边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发现了血清型特异基序的存在 ,据此设计出两对 EV71特异性 PCR引物——Prim…  相似文献   
9.
一起疑为杯状病毒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四川省广安市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情况 ,分析发病原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安区机关单位、居委会和农村进行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所采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测和肠道致病菌培养 ,用PAGE、ELISA和RT PCR方法进行腹泻病毒病原检测。结果 在调查的 4 5 6 7人中 ,发病 94 2例 ,罹患率为 2 0 .6 3% ,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区 (χ2 =2 2 .2 9,P <0 .0 0 5 ) ,5月 10~ 2 5日为发病高峰。 2 6份标本中 ,ELISA方法检出 4份杯状病毒阳性 ,RT PCR方法确认 1例。结论 本次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的病原可能为杯状病毒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主要病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方法。但是,在使用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的过程中,发现肠套叠的发病危险增加,本文不轮状病毒疫苗RotaShield与肠套叠发病关系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