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因芯片快速HLA-DR52组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基因芯片对HLA-DR52组快速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HLA-DRB位点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独特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分型探针,制成寡核苷酸芯片。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DNA,扩增中用荧光标记,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芯片的探针杂交,通过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确定样品的基因亚型。83份样本分别用基因分型芯片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HLA-DR52组分型。结果PCR-SSP分型DR52组57个位点中,经芯片分型有2个无DR52组位点,3个PCR-SSP分型为DR52组纯合子,芯片为DR52组杂合子,1个PCR-SSP分型为非DR52组纯合子,芯片分型为含有1个DR52组位点的杂合子。结论 基因芯片能对HLA-DR52组快速、准确的分型,比PCR-SSP能更多的检出DR52组位点,特别是能将纯合子进一步分型,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方燕红 《中国药房》2011,(40):3802-3803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49例采用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49例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收缩压/舒张压(SBP/DBP)、空腹血糖(FBG)、24h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BP、DBP、FBG、α1-MG和mAl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α1-MG和m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FBG和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糖、血压和蛋白尿,减少对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控制感染的方法。方法对口腔科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使用器械进行消毒前后的细菌情况进行检测,比较消毒前后医疗器械的细菌感染情况。结果口腔正畸治疗使用的器械在消毒后细菌大幅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有效的器械消毒措施可以很好的降低医院感染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相关医院的器械消毒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方法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采取注射、钛夹、套扎、三腔二囊管压迫等止血方法,观察病人的腹部、大便、呕吐物等情况,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35例,132例出血停止治愈出院,2例消化道肿瘤转外科手术,1例胃底穹窿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放弃治疗。结论不同方式的止血方法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和避免再次出血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医疗管理模式在紧急建设的亚定点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援沪的不同医疗队内医生的专业分布和临床工作能力,选取涵盖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组建MDT医疗救治专家组。灵活应用局部整体结合、舱内舱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中医西医结合、前方后方结合的工作方式对重点患者进行研讨。结果:在收治的3 293例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MDT研讨评估为重型/危重型患者及高危人群者329例,其中92例(27.96%)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最终解除隔离,237例患者因不具备处理条件或病情控制不佳,转出至定点医院。结论:在合理选择专家、创新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将MDT医疗管理模式应用于新冠肺炎此类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RI探讨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规律及其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根据2008年鼻咽癌T分期,观察鼻咽癌向周围结构侵犯的MRI表现和规律.对鼻咽癌周围不同方向结构的侵犯率均采用Z检验分析.结果 鼻咽癌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咽颅底筋膜1299例(82.58%)、咽旁间隙1090例(69.29%)、鼻腔304例(19.33%)、口咽49例(3.12%)、颈动脉间隙514例(32.68%)、翼内肌661例(42.02%)、翼外肌210例(13.35%)、颅底骨质943例(59.95%)、颅神经630例(40.05%)、鼻窦242例(15.38%).T分期分布:T1期为242例(15.38%),T2期为288例(18.31%),T3期为410例(26.06%),T4期为633例(40.24%).鼻腔受累的病例中90.46%(275/304)合并T3以上的结构受累;口咽受累均伴有T3以上结构受累;翼内肌受累的病例中69.14%(457/661)伴有T4结构侵犯;鼻窦受累的病例中92.15%(223/242)伴有T4结构侵犯.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模式为向侧方(1299例)多于向上(943例)侵犯(Z=14.025,P<0.01);向侧方侵犯多于向下(49例)(Z=45.032,P<0.01);向上侵犯多于向下(Z=34.301,P<0.01);向前侵犯(304例)多于向下(Z=14.404,P<0.01).结论 鼻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模式为向侧方侵犯多于向上;向侧方侵犯多于向下;向上侵犯多于向下;向前侵犯多于向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IMRT的鼻咽癌鼻窦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0年基于MRI诊断的接受IMRT的119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根据AJCC第7版分期重新分期。鼻窦侵犯分为伴有鼻窦侵犯T3、T4期。Kaplan-Meier法计算LRFS、DMFS、OS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及T分期各亚组局部复发风险比。结果 鼻窦侵犯率为14.2%。鼻窦侵犯不是影响鼻咽癌OS、LRFS、DMFS的因素(P=0.677、0.485、0.211)。T2期、伴鼻窦侵犯T3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3期局部复发风险比接近(HR=1.927、2.030、2.283)。LRFS、OS曲线在T2期、伴鼻窦侵犯T3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3期接近(P>0.05),与伴鼻窦侵犯T4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4期明显分开(P<0.05)。结论 鼻窦侵犯不是IMRT鼻咽癌OS、LRFS和DMFS的预后因素,但伴鼻窦侵犯的T3期OS、LRFS与T2、T3期相似,预后较T4期好。  相似文献   
8.
方燕红  方潜 《新中医》2020,52(6):88-90
目的:观察小儿消食颗粒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消食颗粒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胃窦胃泌素、血浆神经降压素(NT)和酪神经肽(NPY)]水平变化,并评价2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2%,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胃排空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胃排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胃窦胃泌素、NPY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N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小儿消食颗粒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明显缩短患儿胃排空时间,增加胃泌素分泌,疗效优于单纯肠道益生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管充填前行根管长度再测量对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根管治疗的恒前牙、双尖牙及磨牙共81颗,分为3组。A组根管充填前,再次用根管测量仪测量根管长度及试牙胶尖,调试出最适主牙胶尖后侧压法充填根管。B组根管充填前,插入主尖锉摄X线片获得印象长度,加试牙胶尖,侧压法充填根管。C组根管预备后按原来所测量的长度试牙胶尖,侧压法充填根管。所有患牙根管充填后拍摄X线片,评价充填效果并记录。结果 A组适充率88.10%,B组适充率89.74%,C组适充率64.45%,A、B组的适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815);A、B组与C组的适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进行根管治疗时,根管预备完成后再次对根管长度进行校正测量,可获得较好的适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即刻植入Anthogyr种植体共22枚,其中15例18枚种植体术区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问的问隙和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全部种植体上部结构采用烤瓷冠修复。修复后随访观察期1~5年。结果除1例1枚种植体于修复后5个月松动外,其余病例在观察期内临床效果良好,5年累积存活率为95.45%。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前提下,只要种植体能取得初期稳定性,对种植体与拔牙窝间存在的间隙或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处理,即刻牙种植可以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