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癌2号方对气血两虚型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门诊符合标准且完成6个月抗癌2号方中药治疗的60例病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观察抗癌2号方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临床主要症状评分、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的影响。患者开始口服抗癌2号方前及服药6个月后各检测1次免疫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9以及CD3-CD16/56+),观察服药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采用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观察患者体力状况,同时观察临床主要症状的评分变化。结果服药后,CD3(65.21±9.90)%、CD8(26.19±8.60)%,较服中药前的(66.35±10.23)%和(27.45±9.46)%显著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较中药治疗前也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NK细胞、CD19较中药治疗前也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主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服药前。Karnofsky体力状况评分(71.33±8.33)显著高于服药前(68.17±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抗癌2号方对结直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的调节作用,可以使CD8显著下降,从而使CD4/CD8比值上升,并可使低于正常人群CD19上升到正常范围,并有降低NK细胞的趋势;能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体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热疗可以直接杀伤癌细胞或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又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本文研究热疗联合介入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局部区域热疗联合介入化疗灌注治疗,B组仅行介入化疗灌注治疗.两组病例均在介入化疗灌注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结果:A组病例中卡氏评分提高占80%(16/20);B组病例中卡氏评分提高占50%(10/20)(P<0.05).A组与B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分别为:CR 5%,0%;PR 70%,40%;SD 25%,50%;PD 0%,10%(P<0.05).A、B两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0%;80%,65%;65%,40%;50%,25%,且毒副反应不增加.A组病例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均高于治疗前,而B组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均低于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疗联合介入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纯介入化疗灌注治疗,且不增加毒副作用,是中晚期肺癌可选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退行性疾病。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神经血管分布交错密集,处于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部位。颈椎的前屈活动以4—5和5—6颈椎为中心,后伸活动以4~5颈椎为中心。而且下颈段在颈椎活动中所受的力最大和较集中,故临床4—5、5—6及6-7颈椎间盘变性最早和最常发生。椎间盘遭受急、慢性损伤后,本身有一个修复反应,可形成骨赘与破坏的椎间盘组织和后纵韧带组成的混合性突出物。其向后外侧突出时,压迫神经根,产生神经根压迫和刺激症状;向侧方突出,压迫椎动脉或刺激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4.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进展AdvancesofTreatmentforUterineAtonicPostpartumHemorrhage¥//方捷(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桂林市541001)目前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全国孕产妇死亡调查研...  相似文献   
5.
安全输血主要涉及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白细胞有关,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能有效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和输血后传染病,从而提高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本院自1996年开始试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的成分血(浓缩红细胞),至今已在临床中输用了8150U,占总用血量的24.3%,明显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对1999—2000年本院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成分血的情况作了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都克斯姆片     
  相似文献   
7.
CT诊断白血病放化疗后所致白质脑病(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放化疗所致白质脑病 (以下简称白质脑病 ,LEP)是指血液系统及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放疗和 /或化疗后所致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脑损害。随着骨髓移植技术的开展 ,LEP的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据统计可达 7%~ 17% [1] 。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国内有关报道较少。现收集我院 1990~ 1995年间CT表现十分典型的白质脑病 3例进行报道 ,并复习有关文献。1 病例报告1.1 例 1 男 ,2 3岁。入院前 5个月在外院确诊为急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行大剂量氨甲喋呤 (MTX )和预防性颅脑照射约 2 0Gy ,病情缓…  相似文献   
8.
1病历简介 患者,女,50岁。因“咳嗽1年半,痰中带血半年”入院。1995年12月于外院确诊为食管上段癌,分别于1996年五月、4月、5月三次化疗(PDD+Fu方案)。 1996年 1月共行患部放疗共7周,38次(组织吸收剂量70cGy)。1996年5月化疗时出现咳嗽、咯痰,3个月后胸片示左肺有炎症,予青霉素、先锋V等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其后每月进行5天抗炎治疗。1997年6月复查,胸片示左肺不张,左肺大面积阴影,继续抗炎治疗。1997年9月患者自感咳嗽加重,偶有咯血及胸背痛,而就诊人院。既往史、…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溶栓技术的发展,早期快速地进行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快速诊断及缺血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的准确判断,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早期诊断脑缺血梗塞灶,但对IP的判断价值有限.CT灌注成像技术可应用各有关参数定性、定量地显示缺血梗塞灶和IP区,是一项应用前景良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方捷 《中国基层医药》2001,8(5):414-414
1996~ 2 0 0 0年共收治以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例病人中 ,男 7例 ,女 1例。年龄 2 0~ 3 0岁 6例 ,3 1~ 5 0岁 2例。首次发病 3例 ,反复发作 5例。病程 2 4h以内 4例 ,6个月以内 3例 ,3年以上 1例。1 2 临床表现  8例病人发病前有过度劳累、焦虑等诱因 ,均以肌肉麻痹为首发症状。病初多以肢体无力、麻木继而出现四肢对称性瘫痪 ,近端重于远端 ,下肢重于上肢 ,四肢不能屈伸。多数伴肢体麻木酸痛 ,但体检一般无感觉障碍 ,无神经根牵引痛。病人发病前或发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