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逆行带蒂胫前动脉筋膜瓣移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外形整齐,质地软,踝关节活动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用血栓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基础治疗相同,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联用血栓通治疗(治疗组)2组,每组23例,2组疗程均为10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联用血栓通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应用逆行带蒂胫前动脉筋膜瓣移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外形整齐,质地软,踝关节活动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钼钯及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病人18例,常规行双乳轴位及内外侧斜位钼靶摄片,4例加做MR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其X线及MR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结果 18例病人均行钼靶摄影,4例行MR摄影,表现为肿块16例(其中1例为复发),结构紊乱2例(均为复发)。单发肿块12例,多发4例。18例中良性5例,交界性8例,恶性5例。肿块形态呈分叶状11例、圆形3例,类圆形2例。16例中肿块周围有晕环14例,边缘模糊2例,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1例伴沙砾样钙化。1例MR于T2WI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其内可见囊变区,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复杂,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分析并认识其影像学特征对术前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儿童10012例,年龄0~10岁,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值。结果儿童血铅均值为49.47μg/L,铅中毒检出率为3.96%。在0~5岁期间,随着年龄增加血铅均值及铅中毒检出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并在学龄前期达到高峰;之后的学龄期儿童血铅均值不再增高,而铅中毒率也呈现下降的趋势。男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结论广州市儿童铅中毒率接近国内其他城市平均水平,但在学龄前血铅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铅污染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1 故障现象 曝光过程中偶然出现曝光中断,刚开始故障非常偶发,很难重复模拟出现,测量中间电压为360 V正常.2个月后故障次数增多,并可以手动曝光,管电压从81 kV开始,一步步升高,当升高到141 kV时同样的故障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7.
印建国  方国庆  贾雄 《疑难病杂志》2010,9(12):941-941,F0003
<正>例1.女,26岁。5岁时发现左膝部皮肤黄斑伴有小结节,后逐渐增大。12岁时双侧手、腕、肘、足、踝、膝、髋关节、腰骶交界部、臀坐骨部出现对称性、大小不等皮下包块,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图1~2见封3)。肿块无红肿热痛,无关节肿痛和其他不适。2009年3月我院门诊以全身多发性巨大结节收住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钼钯及MR表现。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分叶状肿瘤病人18例,常规行双乳轴位及内外侧斜位钼靶摄片,4例加做MR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其X线及MR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结果 18例病人均行钼靶摄影,4例行MR摄影,表现为肿块16例(其中1例为复发),结构紊乱2例(均为复发)。单发肿块12例,多发4例。18例中良性5例,交界性8例,恶性5例。肿块形态呈分叶状11例、圆形3例,类圆形2例。16例中肿块周围有晕环14例,边缘模糊2例,2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1例伴沙砾样钙化。1例MR于T2WI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其内可见囊变区,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复杂,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分析并认识其影像学特征对术前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婴儿期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纯母乳喂养对学龄前期儿童蔬菜和水果摄入的影响,为婴幼儿喂养指导提供更为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已经进行的儿童肥胖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儿童婴儿期喂养基本情况和儿童膳食现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关联进行验证。结果 在1 189名调查儿童婴儿期,纯母乳喂养持续超过6个月的占17.1%,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占9.6%。纯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以上的儿童在学龄前期超重肥胖发生率明显低于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个月的儿童(2.2% &3.7%,P<0.05)。学龄前儿童摄入每周≥6次的水果和蔬菜的频率比例分别为87.5%及67.7%。婴儿期持续母乳喂养12个月及以上儿童在学龄前期摄入蔬菜频率高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12个月的儿童(OR=1.251; 95%CI1.115~2.563),纯母乳喂养≥6个月的儿童较纯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的儿童在学龄前期摄入蔬菜的频率高,两者存在统计学关联(OR=1.015;95%CI1.002~1.105)。母乳喂养模式与学龄前期儿童摄入水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82;95%CI0.412~1.514) &(OR=0.657;95%CI0.442~1.019)。结论 长期母乳喂养及纯母乳喂养与学龄前期儿童蔬菜摄入量存在正向关联,但与学龄前期儿童水果摄入无任何关联。生命早期科学喂养方式对于儿童生命后期营养习惯的形成乃至对营养发育的影响都十分重要的,因而社会和家庭对于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支持也需进一步深入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2005年11月至2008年9月,11例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前踝上逆行岛状瓣进行治疗。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并一期愈合。经3—32月随访,皮瓣修复后的足部外形接近正常,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前踝上逆行岛状瓣具有良好的血运,血管解剖恒定,操作简便,是修复前足部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