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产儿胃肠功能与合理喂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产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而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 ,且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 ,喂养时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其相关疾病。因此 ,全面了解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及能量需求 ,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1 早产儿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发育[1 ,2 ]1 .1 消化管的发育 原始消化管于孕 4周时形成 ,肠管的全部解剖结构于孕 4~ 6个月时形成 ,但功能的成熟迟于解剖的成熟 ,甚至到出生后功能尚不成熟。2 0周咽和食管黏膜出现浅层腺体 ,2 8周出现鳞状细胞分泌粘液。胃结构完善始于 6周 ,内分泌细胞、主细…  相似文献   
2.
热性惊厥对大鼠情感行为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对大鼠情感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  3 6只雄性SD (Spraq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热性惊厥组 (febrileseizuresgroup ,FS) ,发热对照组 (febrilecontrolgroup ,FG)及正常对照组 (nor malcontrolgroup ,NG)。观察各组大鼠在旷场试验 (openfieldtest ,OFT)、避暗试验 (passiveavoidancetest,PAT)以及在Morris水迷宫 (Morriswatermaze ,MWM )试验中情感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结果】 FS组大鼠与NG、FG组相比 :在OFT中穿格得分分值 ( 3 7.48± 7.0 9)降低 ,后肢性站立的次数 ( 12 .11± 4.41)减少 ,排出粪便粒数 ( 10 .62±2 .3 2 )增多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在PAT中 ,FS组大鼠犯错次数 ( 4 .0 2± 1.2 9)增加 ,且记忆潜伏期 [( 169.71± 10 3 .2 2 )秒 ]缩短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 ,FS组大鼠搜寻站台的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可使大鼠的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癫疒间的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癫疒间治疗效果。 方法总结1999年10月至2004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合并癫疒间的脑性瘫痪患儿的癫疒间发生率、临床类型、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抗癫疒间治疗效果。 结果139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32例合并癫疒间,占230%(32/139);常见的癫疒间类型为强直 阵挛发作12例(375%)和部分性发作6例(188%);25例(781%)癫疒间首发于1岁前;合并癫疒间脑性瘫痪儿童的头颅影像异常及脑电图异常分别占30例(938%)和27例(844%);常见的头颅影像异常为脑发育不良11例(367%)、脑积水6例(200%),余为脑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等13例(433%);脑电图异常中局灶性和弥漫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82%(13/27)和518%(14/27);癫疒间多发生于痉挛性脑性瘫痪中(688%);813%(26/32)的癫疒间需要2种及2种以上的抗癫疒间药物治疗。 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中癫疒间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性背景活动异常伴疒间样波发放为主;脑性瘫痪儿童的癫疒间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消化间期MMC不同时相的生长抑素、P物质、胃动素、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探讨激素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例健康对照及17例IBS患者(8例腹泻型、9例便秘型)用灌注式小肠测压管监测1-2个MMC周期,在Ⅰ、Ⅱ、Ⅲ相分别采血样检测生长抑素、P  相似文献   
5.
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采用以桡动脉或肱动脉、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输注与换出平衡的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18例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前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常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24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该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3例川崎病患儿按治疗方法 分成两组,A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 mg·kg-1·d-1,连用5 d;B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000 mg·kg-1·d-1,连用2 d;且两组患儿均口服阿司匹林30~50 mg·kg-1·d-1.住院观察2~3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和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缓解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及降低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方面,两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优于五日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方法,检测56例确诊为HSP患儿(其中24例并肾脏损伤)及42例健康儿童血清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有和无合并肾脏损害HSP患儿及HSP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1)HSP患儿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无肾脏损伤HSP与紫癜性肾炎(HSPN)组血浆内皮生长因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HSP/HSP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 探讨血常规在甲型流行性感冒(甲流)、乙型流行性感冒(乙流)初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急诊在流感流行季节接诊的流感样病例, 采集鼻/咽拭子应用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抗原检测, 同时对外周静脉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形态分析, 统计分析甲流、乙流与普通感冒的流行特征及不同年龄患儿血常规中不同细胞类型的特点。结果 共收集流感样病例442例, 依据流感胶体金法快速检测结果分为甲流187例, 乙流60例, 上呼吸道感染(上感)195例, 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流和乙流患儿以高热为主, 而上呼吸道感染则以中等热度多见(χ2=89.46, P<0.001);不同年龄组间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甲流和/或乙流患儿, 6岁以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单核细胞百分比较甲流患儿低, 6~14岁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单核细胞百分比较甲流和(或)乙流患儿低, 婴幼儿流感患者体温越高单核细胞百分比越高, 与中低热组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普通上感相比, 流行性感冒患儿发热以高热为主。血细胞分类计数有助于鉴别流行性感冒与上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肥胖儿童发生血压升高的高危因素,为早期预防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2010年5-10月就诊的肥胖儿童124例,参照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照标准研制协作组2010年标准筛选血压升高儿童,分析内容包括遗传因素、早期喂养、饮食行为、学习及运动情况、家庭环境等与肥胖及血压升高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68例肥胖儿童出现血压升高,发生率为54.8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肥胖、喜食肉类食品、晚上睡眠时间、午休时间、喝饮料的频率、膨化食物是与肥胖儿童发生血压升高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儿童发生血压升高的比例很高,不良饮食习惯及母亲肥胖、过长的睡眠时间均能增加血压升高发生的风险.在肥胖儿童的治疗及随访中,应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预防血压升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学龄儿肥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2010-2011年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随机抽取86名,年龄7~18岁,平均14岁,男50例,女36例。采用1∶1 病例对照配对研究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遗传因素、早期喂养、饮食行为、学习及运动情况、家庭环境等与肥胖相关因素。所得资料采取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餐速度快、喜好零食及家族中糖尿病人数多,是影响学龄儿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喜欢参与运动及母亲职业是肥胖的保护因素。 结论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糖尿病家族史均能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提示在具有糖尿病家族史高危因素的儿童中要特别注意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预防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