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2020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随机抽取全省43家医院和疾控机构1 216名医务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进行调查.结果 1 216入中自觉工作压力平均值为(5.7±2.4),无职业倦怠占38.5%,可疑占51.0%,有职业倦怠占1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职业倦怠组相比,工作压力(OR=1.39)、医院(OR=1.59)和发生职业损伤(OR=1.37)为可疑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自觉暴露职业有害因素(OR=0.67)为保护因素;工作压力(OR=2.53)和发生职业损伤(OR=4.04)为有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工作年限(OR=0.95)为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应制定针对性职业倦怠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现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全省111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单位总体情况、中毒处置队伍、物资储备、监测预警报告、应急处置、检测能力以及培训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111家疾控机构中,96家(占86.5%)建立了突发中毒应急队伍,43家(占38.7%)建立了突发中毒事件相关专家库,但92家(占82.9%)不清楚所辖区域内剧毒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地区分布情况;90家(占81.1%)设立了独立的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仅2家(占1.8%)储备有解毒药物;103家(占92.8%)具有一般毒物检测能力;32家(占28.8%)配备了职业中毒现场快速检测设备。111家疾控机构都能接报中毒事件,其中24家(占21.6%)建立了突发中毒风险评估制度。[结论]全省疾控机构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展迅速,中毒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急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卫生健康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管理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方法:收集国内卫生健康标准研究的有关文献,对我国各类卫生健康标准的管理模式进行梳理,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对卫生健康标准的管理现状进行分类探讨。结果:总结了目前我国国内卫生健康标准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并就如何提升卫生健康标准制修订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提出建议。结论:本研究可为我国卫生健康标准制修订人员提供基础信息,为有关部门对各类卫生健康标准制修订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与监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安全防护现况,为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安全防护工作,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9至10月,随机抽取43家医疗卫生机构1 274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传染病防治安全防护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岗前培训情况和职业性有害因素暴露情况,并采用二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8年苏州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素养水平,为提升该人群卫生应急素养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苏州市在职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现场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382份,回收有效问卷364份,问卷有效率为95.29%。调查对象整体卫生应急素养水平为81.6%。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应急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25~34岁年龄组最高(88.29%);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有随文化程度增高、工作年限减少而增高的趋势(P < 0.05);不同工种类型间调查对象卫生应急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行政后勤人员最低。三个维度中"行为"合格率最低,四个方面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合格率最低。调查对象的知识、信念、行为的分数之间两两存在相关关系(r=0.448~0.627,P < 0.05)。有95.1%的调查对象接受过急救知识专项培训,参与过卫生应急演练类型最多的是院前院内急救,53.02%的调查对象认为半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比较合适。
结论 苏州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素养水平较高,但仍须对重点人群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宣传干预,同时要加强公共卫生方面的培训演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20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随机抽取全省43家医院和疾控机构1 216名医务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进行调查.结果 1 216入中自觉工作压力平均值为(5.7±2.4),无职业倦怠占38.5%,可疑占51.0%,有职业倦怠占1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职业倦怠组相比,工作压力(OR=1.39)、医院(OR=1.59)和发生职业损伤(OR=1.37)为可疑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自觉暴露职业有害因素(OR=0.67)为保护因素;工作压力(OR=2.53)和发生职业损伤(OR=4.04)为有职业倦怠状态危险因素,工作年限(OR=0.95)为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应制定针对性职业倦怠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江苏省企业人群卫生应急素养水平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提升该人群卫生应急素养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取南京市和淮安市共5家企业员工进行卫生应急素养水平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企业人群卫生应急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问卷1 411份,其中1 372(97.24%)为有效问卷。被调查对象的卫生应急素养平均得分为40.08±7.13分,经单因素分析,性别、文化程度、工种类型和工作年限是卫生应急素养得分的影响因素(P < 0.05);卫生应急素养合格人数(得分40分以上)946人(69.0%),经卡方检验,文化程度、工种类型和工作年限的不同人群卫生应急素养合格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文化程度低、工作年限短、岗位危险因素少是企业人群卫生应急素养得分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企业人群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企业和政府应当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同时对文化程度低和工作年限短等重点人群要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对团体标准的法律和政策供给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团体标准发展的政策措施。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标准化法》正式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团体标准正式成为了我国标准体系的一部分。在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到制定发布团体标准中来。团体标准虽然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但目前仍处在探索和逐步规范的阶段。本文通过总结中华预防医学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和实践情况,分析我国团体标准化工作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推动和规范团体标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