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广东省≥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收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广东省所有新确诊时年龄已满50岁HIV/AIDS患者进行生存状况分析。结果 共有20 379例病例纳入分析,其中男性16 092例(79.0%),累计死亡8 293例(40.7%);确诊HIV/AIDS后第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2%、64.9%、59.4%、55.1%、51.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男性(HR=1.48)、离异或丧偶(HR=1.11)、未婚(HR=1.13)、离退人员(HR=1.20)的死亡风险高,家政(HR=0.93)、工人及职工(HR=0.77)、初中及以上(HR=0.93、0.79、0.71)、进行抗病毒治疗(HR=0.20)、接受CD4检测(HR=0.32)的死亡风险低。结论 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诊断时病程、是否抗病毒治疗以及接受CD4检测是影响广东省≥50岁HIV/AIDS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在中老年群体健康体检中增加HIV检测项目,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中老年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Ctrp6基因敲除小鼠建立模型解析隔日禁食改善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3月龄雌性的野生型(WT)小鼠和Ctrp6基因敲除(KO)小鼠进行隔日禁食实验,每种基因型分为两组:自由采食组(WT,n=9;KO,n=12)和隔日禁食组(WT-ADF,n=12;KO-ADF,n=12)。饲养实验持续14 w,期间所有小鼠自由饮水,每日记录采食量,每周称量体重。13 w进行葡萄糖耐受实验和小鼠行为学实验。14 w饲养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检测其中脂代谢相关因子含量,取小鼠皮下脂肪和棕色脂肪组织用RT-PCR检测其中棕脂标志性基因表达,利用蛋白印迹分析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与自由采食组相比,隔日禁食组的WT和KO鼠的累积采食量均降低,体重增加减缓,体脂积累减少,葡萄糖耐受性增加,血脂降低,代谢得到改善。对皮下脂肪的基因表达分析,隔日禁食导致两种基因型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的白色脂肪棕色化标志基因Ucp1和Pgc1α的mRNA和蛋白丰度均升高,其中KO鼠上升幅度更大;利用蛋白印记分析相关信号通路,隔日禁食组PKA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隔日禁食能够减缓小鼠体重增加,减少白色脂肪积累,改善小鼠代谢,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多参数MRI影像组学信号模型预测直肠癌(rectal cancer,RC)KRAS基因突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104例经病理证实且行术前MRI检查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提取RC的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与KRAS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LASSO回归模型进行特征选择和建立影像组学信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影像组学信号对KRAS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结果临床病理资料在有无KRAS基因突变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21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单因素分析表明16个影像组学特征与KRAS基因突变有相关性.LASSO回归筛选出7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信号,在验证集和预测集中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AUC值分别为0.81(0.70~0.92)和0.77(0.63~0.91,P=0.60),其中ADC特征中一阶偏度的压缩系数最大为3.36.结论MRI影像组学特征可以作为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标记,其中ADC特征中偏度的预测效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免疫疗法正在改变癌症的传统治疗模式。ICIs通过增强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达到抗肿瘤治疗的作用,但同时可能引发T细胞异常激活产生免疫毒性,导致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影像学是评估免疫治疗反应的基石,在监测irAEs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国内较晚开展ICIs治疗,放射科医生对irAEs的常见影像学表现缺乏认识,国内相关文章也较少报道。本综述旨在总结irAEs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他相关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irAEs提供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输卵管原发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输卵管原发HGSC,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24例HGSC中,MRI显示20例(20/24,83.33%)输卵管和/或卵巢肿块、12例腹膜增厚和腹膜饼状改变、9例腹膜结节、22例(22/24,91.67%)盆腔(n=12)或腹盆腔(n=10)积液及12例(12/24,50.00%)淋巴结肿大;4例仅见腹膜广泛增厚及腹膜结节(4/24,16.67%)而未见输卵管和/或卵巢肿块。MRI共检出23个肿块输卵管和/或卵巢肿块,包括单侧病变17例(5例右侧、12例左侧)、双侧病变3例,肿块最大径(7.11±3.68) cm,其中17个呈长条形或管形、4个形态不规则、2个呈圆形或椭圆形;12个为囊实性,8个为实性,3个呈囊性;囊性成分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成分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均表现为弥散受限;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9个肿块边缘见连续、14个见不连续窄带样强化。结论 输卵管原发HGS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