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运玲  徐宏云 《中外医疗》2011,30(31):145-145
目的解决与患者沟通时的问题而特别进行的心理沟通和交流,收集患者信息,深入透彻的指导患者有效进行治疗护理。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结果通过沟通和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使患者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把患者当作亲人,多一些耐心,建立融洽的朋友式的关系,不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张运玲  李莉 《中外医疗》2011,30(32):152-152
目的探讨急性喉水肿术前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例急性喉水肿术后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出院指导护理措施。结果经治疗2年后未发作喉水肿,未发现其他副作用,疗效十分满意。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预防急性喉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结核杆菌耐多药株与敏感株的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进一步探索结核杆菌耐多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耐多药菌株cDNA为实验组(Tester),敏感株cDNA为驱动组(Driver)应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结合T/A克隆技术构建结核杆菌耐多药株与敏感株的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结果:成功构建了耐多药结核菌株差异表达消减cDNA文库,获得113个差异表达cDNA片段。结论:研究表明SSH技术是筛选新功能基因的有效方法;多种已知或未知基因均参与了结核杆菌耐多药的调节,大规模筛选与克隆这些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结核杆菌耐多药机制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输液滴速规范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输液滴速规范率为活动主题。对门诊输液滴速调节不规范现状进行调查,用鱼骨图分析出输液滴速调节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实施三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输液滴速调节规范达标率100.5%、进步率67.7%,患者满意度由89%上升到9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规范门诊输液滴速(P〈0.01)、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张运玲  朱朝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2):1745-1747,1753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1例流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1例患儿中,男80例,女61例;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病,共111例(78.7%);临床表现型以普通型为主73例(52.5%),暴发型68例(47.5%);死亡26例(18.4%),人群分布主要以婴幼儿为主18例(65.4%);疫苗接种78例(55.3%);临床表现:发热141例(100.0%)、皮肤瘀斑瘀点135例(95.7%)、上呼吸道症状61例(43.8%)、烦躁59例(41.8%)、腹痛17例(12.1%)、腹泻23例(16.3%)、意识障碍72例(51.1%)、抽搐45例(31.9%)、呕吐114例(80.9%)、头痛86例(61.0%);皮肤瘀点瘀斑涂片、脑脊液培养、血培养和脑脊液涂片阳性率分别为77.9%、6.17%、11.7%和21.4%;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型、有无昏迷及并发症等可显著影响预后。结论重庆地区儿童流脑呈散发流行;病死率较高,以婴幼儿为主。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主;暴发型流脑比例较高,疫苗接种率较低,辅助检查以皮肤瘀斑瘀点涂片为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预防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常规配方奶喂养及部分静脉营养支持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第3天起给予维生素E口服,2.5 mg·kg-1·d-1,连用4周;C组在A组基础上第3天起给予维生素E口服,15.0 mg·kg-1·d-1,连用4周.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同时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E水平.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周3组早产儿Hct、Hb、RBC、R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第3周、第4周3组早产儿Hct、Hb、RBC、Re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组Hct、Hb、RBC均高于A组,B、C组Ret均低于A组,而B、C组之间Hct、Hb、RBC、R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治疗前血清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C组血清维生素E水平高于A组(P<0.05),C组血清维生素E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 小剂量(2.5 mg·kg-1·d-1)维生素E治疗即可改善早产儿贫血症状,建议小剂量口服维生素E以预防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我国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达50%以上,每年以3% ~ 10%的速度递增,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归为A类致癌物质.Hp感染的诊断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2大类技术,根除Hp的黄金标准是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益生菌的使用可减少此疗法的不良反应,提高其耐受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生素E(VitE)在防治早产儿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90例,按入住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VitE大剂量组(B组)、VitE小剂量组(C组).A组30例,人院后第7天起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每周750 IU/kg分3次皮下注射,共4周;同时加服铁剂每日6 mg/kg.另2组在上述对照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不同剂量VitE,共4周.B组30例,VitE每日15 mg/kg;C组30例,VitE每日2.5mg/kg.观察治疗过程中各组血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及其治疗前后血清VitE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C组患者Hct、Hb、RBC、Ret均有所改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C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B、C组治疗后血清VitE浓度可见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上升不明显.结论 在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同时应加服小剂量Vit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治中的价值,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实验组给予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指标、治疗后输卵管再通率和随访1年间的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输卵管再通率(85.00%)和随访1年期间妊娠率(5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单独的腹腔镜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补肾活血祛痰类中药配伍结合妈富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伴不孕患者,采用补肾活血祛痰类中药配伍结合妈富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殖激素水平,按照排卵情况、卵泡发育以及基础体温等指导患者同房。结果:治疗后共60例妊娠,妊娠率为66.67%。通过治疗患者月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月经量接近正常。通过治疗PRL、T、LH降低较为明显,(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患者采用补肾活血祛痰中药方联合妈富隆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