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左室重构和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及OGTT试验结果将糖代谢状态分为4组:即正常血糖组60例,暂时性血糖增高组23例,糖调节异常组45例,糖尿病组30例.结果心肌梗死PCI术后1周,4组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I术4周后,正常血糖组,心功能恢复良好,左室重柄不明显,暂时性血糖增高组,左室重构比血糖正常组严重,心功能比血糖正常组差(P<0.05或P<0.01),糖调节异常组和糖尿病组左室重构比正常组更严重,心功能更差(P<0.01).结论 糖代谢紊乱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左室重构和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复发率,以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60例,随机分为坎地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房颤的复发次数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坎地沙坦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6.62±1.02)次,对照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9.51±1.3)次,坎地沙坦组房颤复发次数明显低于比对照组(P<0.01),坎地沙坦组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房颤复发,同时能明显抑制左房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所致精神残疾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抽取在我院进行精神残疾评定的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精神分裂症组,97例心境障碍患者设为心境障碍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评定精神残疾状况.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单身、病前有个性缺陷、丧失劳动能力、1级残疾比例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Ⅱ总分、理解与交流、与他人相处、社会参与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心境障碍组(P<0.05或0.01);受教育年限、病程均显著低于心境障碍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均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精神残疾的重性精神疾病,两者致残的病程及残疾程度等有所不同,但均应作为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4.
陆鋆  张胜佳 《广东医学》2004,25(4):443-444
目的 观察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静脉滴注灯盏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 10 6例 ,并设丹参作为对照组 ,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 ,微动脉管径增宽、微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白色微小血栓消失 ,较治疗前形态、流态、管襻周围积分值明显下降 (P <0 0 5 )。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全血粘度较用药前改善 (P <0 0 5 )。同时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微循环及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5.
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系汕头市精神残疾评定指定医疗单位,参与换发和申领残疾证评定鉴定工作。为了解汕头市精神残疾的主要病种分布、残疾等级及相关因素,我们对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鉴定的精神残疾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残疾程度分布情况及探讨影响其程度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0月评定为重性精神病精神残疾的患者2 236例,采用WHO残疾评定量表Ⅱ(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Ⅱ,WHO-DASⅡ)对患者进行评分,将精神残疾划分为4个等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影响残疾程度的有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 236例患者WHO-DASⅡ6个领域得分:理解与交流(19.8±7.4)分,四处走动(15.4±5.7)分,自我照料(12.5±8.2)分,与他人相处(17.4±9.1)分,生活活动(24.9±9.8)分,社会参与(28.6±6.9)分。精神残疾等级分布及WHO-DASⅡ总分:残疾等级一级占57.11%,WHO-DASⅡ总分(124.7±12.7)分;二级占24.19%,WHO-DASⅡ总分(110.1±9.8)分;三级占10.96%,WHO-DASⅡ总分(92.7±10.3)分;四级7.74%,WHO-DASⅡ总分(86.3±9.4)分。不同类型精神病残疾等级比较:精神分裂症4个等级分别占60.27%、24.37%、8.38%、6.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5,P<0.05);情感性精神病4个等级分别占45.36%、23.71%、22.68%、8.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P<0.05);精神发育迟滞4个等级分别占50.00%、22.02%、17.26%、1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5);其他精神病4个等级分别占21.74%、20.29%、34.78%、23.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0,P<0.05)。病程、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家庭经济、治疗依从性是精神残疾程度的影响因素(t=3.125、2.034、2.117、1.973、2.268,均P<0.05)。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较重,针对其影响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的重点防控,有利于减轻或延缓精神残疾。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汕头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精神病防治人员对疾病的感知、治疗依从性、社区随访服务的评价,为提高管理治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质性研究方法,于2019年2~8月对汕头市7个区县在册在管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7198人进行抽样调查,每个区县分别抽取2个镇(街道),对所抽取的镇(街道)再分别抽取10名患者、10位家属和3名精神病防治人员,对疾病的感知、治疗依从性、社区随访服务的评价进行调查分析。受访者最终纳入137例患者、138名家属和41名精神病防治人员,采用访谈调查法对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按传统方法收集数据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34.3%患者和32.6%家属对疾病认知不全,22.6%患者和23.2%家属存在病耻感。(2)26.3%患者对治疗不依从、29.9%患者无自知力,53.3%患者和24.6%家属对药物副作用和成瘾性认识不当,35.0%患者和13.0%家属存在病好不用药的误区。(3)29.2%患者和31.2%家属厌烦长程服药,24.8%患者和21.0%家属感到被社会隔离,17.5%患者感到得不到支持和18.8%家属承认对患者关心不够。(4)31.4%患者不主动接受随访服务,37.2%患者和20.3%家属不配合随访医生,21.2%患者和10.1%家属对随访服务不满意。(5)精神病防治人员基本能掌握辖区患者的病情和定期开展随访服务(90.2%)、掌握应急处置方法(92.7%)、有开展培训(97.6%)。但精神病防治人员的精神科执业比低(58.5%)而且多为兼职(78.0%),平均工作年限为(5.7±1.4)年,对社区随访服务的满意度较高(95.1%),但认为精神病防治工作困难较大(36.6%)、对身兼多职承担多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感到不满(31.7%)。结论汕头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初显成效,对社区随访服务较满意,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认知水平仍偏低、服药依从性差、负性情绪较明显、对药物治疗存在顾虑。有必要加强人员专业化专职化,对患者和家属开展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和合理情绪行为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者53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丙戊酸钠)和对照组(苯妥英钠),综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体重下降、肢体麻木、晕眩、皮疹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评估汕头市精神病社区"精神病防治日"康复模式15年的康复效果,为精神病社区康复指导和精神卫生立法积累资料。方法以1996年6月至2010年5月在社区接受"精神病防治日"康复服务的精神病患者4 181例为对象,调查康复资料,评估康复效果。结果 15年间累计登记的病例数、接受免费诊治的例数都呈逐年增加,免费维持治疗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6年的66.5%增加到2010年的86.9%;社会功能恢复良好的例数也逐年增加,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逐年下降,有职业的比例从1996年的38.9%显著提高到2010年的47.9%;康复效果也逐年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接受社区"精神病防治日"服务时间越长,信任度越高(P<0.01),总信任率达92.7%。结论汕头市精神病社区"精神病防治日"康复模式实施15年效果显著,有精神病防治工作条件的社区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1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PK-MB)等3项心肌酶检测和心电图检查,每周1次,连续4周,统计AST、LDH、CPK异常率和心电图异常率,并应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危险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前4周心肌酶谱总异常率为50.6%,其中,AST异常率为34.8%,LDH异常率为37.2%,CPK-MB异常率为38.4%。前4周心电图总异常率为37.8%。较大剂量氯氮平、长时间联合用药、严重阳性症状、高血压和锥体外系反应是心肌酶谱异常和心电图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并定期监测心肌酶和心电图,控制危险因素,对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