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迎随补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笑菲 《河南中医》2004,24(11):11-12
迎随补泻之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 :“逆而夺之 ,恶得无虚 ,追而济之 ,恶得无实 ,迎之随之 ,以意和之 ,针道毕矣。”此外 ,《灵枢·小针解》 :“迎而夺之者 ,泻也 ;追而济之者 ,补也。”更进一步指出了“迎泻”、“随补”之意。但由于《内经》成书年代久远 ,而且文字简练 ,至于具体操作时如何“迎” ,如何“泻”却无从得知。后世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 ,结合各自亲身实践体验 ,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认识 ,但究其所言“迎随补泻”之意 ,似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 候时补泻 视“迎随补泻”为一种候经脉气血盛衰…  相似文献   
3.
中医外治演变规律初探河南中医学院(450003)张笑菲关键词:外治法发展历史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切从体表施治的方法,凡针灸、推拿、中药外用等皆属于外治的范畴。中医外治法由来已久,渊源流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为生存觅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围刺法及其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笑菲 《河南中医》2004,24(7):61-62
围刺法乃当今临床常用方法之一,但现今教材和教科书中并未具体提及本法,报刊杂志上虽可见到相关的应用报道,但其内容散在不系统,因而给初学者掌握和应用这一方法造成了困难,鉴于此,笔者从其概念、源流及应用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太阳病兼证传变规律的临床调查研究王付尚炽昌梁华龙杜作栋1张笑菲万冬梅2王世峰3王帮雷4(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50003)主题词太阳病/中医病机太阳病/调查太阳病辨证是《伤寒论》辨证的重点之一,约占六经辨证的近二分之一。而太阳病兼证辨证则是太阳病辨证...  相似文献   
6.
桑拿浴室作为公共场所之一,由于人群聚集流动量大,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及流行,其涉及的顾客用具卫生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为全面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了解当前桑拿浴室顾客用具的卫生状况及存在问题,为今后做好桑拿浴室顾客用具的经常性卫生监督,使其符合卫生法规和国家标准,确保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于1998年对茂名市12间桑拿浴室顾客用具进行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与方法1-1 调查对象茂名市12间桑拿浴室顾客用具—衣服、浴巾、塑料拖鞋、茶杯。1-2 调查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金…  相似文献   
7.
针灸临床课包括了《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两部分 ,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从理论到临床过渡的重要内容。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着毕业生质量的优劣。从临床学生反馈的信息及与带教老师的交谈中 ,我们了解到针灸临床课的教学存在不少不尽人意之处 ,只有改革才能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才能在课程体系中、在祖国医学的传播中有立足之地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高素质。近年来 ,我们针对临床课弊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从而使得课程内容更加新颖、丰富 ,更贴近临床实际。1 教学内容改革教授内容是教学的灵魂 ,…  相似文献   
8.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症范畴,临床辨证属寒湿型者较多。笔者自1984年以来,应用自拟寒痹灵汤随证加减治疗该病1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2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5天,平均1年2个月;均有患肢疼痛,活动受限;86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具体表现在肺燥、胃热、肾虚,尤以肾虚为本。近年来糖尿病从脾论治的报道时有所见,疗效亦较满意。那么糖尿病究竟与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其治疗机理何在?本文对此参阅文献,结合临床体会,略陈管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养子时刻注穴法的临床价值,笔者运用养子时刻注穴法临床治疗20例中风(脑血栓形成)患者,并观察了多项指标针刺前后的变化,现将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系住院治疗的脑血栓形成患者,男19例,女1例;年龄最大者74岁,最小者43岁;病程最短者4天,最长者一年余。诊断标准依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