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2007~2008年流感监测季北京地区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007~2008年流感监测季中分离的首株H3N2亚型毒株及其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共9株毒株,通过单向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抗原性分析;测定血凝素基因的HA1区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与我国代表株A/江西/东湖/312/2006本身的血凝抑制效价相比,9株病毒中3株有4倍及以上差异。HA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有部分毒株的氨基酸发生下述替换:3 L→F、53 D→N、57 Q→H、157 L→S、158 K→R、171 N→K、173 K→N、182 V→I、194P→L、261 R→Q、272 A→V、291 N→D、299 K→R;其中53、157、158、171、173、194位氨基酸位于抗原决定簇。结论:北京地区2007~2008年流感监测季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有部分毒株已发生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核酸检测方法,用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疑似病例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 针对甲型流感病毒保守基因M设计RT-PCR和real-time PCR引物检测是否为甲型流感病毒,同时针对H5N1禽流感病毒设计针对H5和N1基因的特异性RT-PCR和real-time PCR引物作亚型检测,建立禽流感H5N1病毒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RT-PCR和real-time PCR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检测H5N1病毒,并且与人流感病毒H1、H3没有交叉反应.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可到1TCID50,real-time PCR灵敏度可达0.01TCID50.利用上述方法检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疑似病例临床标本,从42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检测出阳性标本13例.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RT-PCR和real-time PCR方法可以用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临床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血标本的储存温度、相应温度下的储存时间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HbA1c标本的最佳保存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组共30个研究对象,抽取的标本分为6个模式进行储存,在设定的时间点用HPLC技术测定HbA1c值,测定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结果样品测定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结论 2周内,同样的保存时间下,4℃的保存效果比-20℃好。  相似文献   
4.
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以甲型流感对人类威胁最大。自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夺走约4千万人生命以来,在1957年和1968年相继又发生了世界大流行。这三次大流行都是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出现新亚型而引起,即H1N1(1918),H2N2(1957),H3N2(1968)流感病毒新亚型。1997年香港18人感染禽流感H5N1亚型。6人死亡,首次突破人种属屏障,随着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增多,发病地域扩大。引起了全球的担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与羟脯氨酸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共296例标本,其中肿瘤患者142例、非肿瘤类疾病患者55例、健康人99例,比色法检测血清唾液酸与羟脯氨酸浓度.比较在不同疾病下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各组间结果差异,探讨其对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肿瘤组唾液酸与羟脯氨酸浓度明显高于非肿瘤疾病组和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血清中唾液酸与羟脯氨酸浓度,有利于临床上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