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的现状以及研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2013年9—10月随机从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中抽取2个区,每区随机抽取2所高中、2所初中,共6个区24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对2395份有效样本,其中男生1232名,女生1163名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所调查中学生吸烟率为9.5%;男性吸烟率14.7%高于女性4.0%(P〈0.05)。初一~高三学生的吸烟率分别为3.6%、6.3%、7.9%、7.5%、13.4%和21.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OR=4.18)、高年级(以初一学生为基准,初二~高三OR值分别为1.80、2.32、2.17、4.17和7.13)、自感孤独(OR=1.31)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父母文化程度高(以初中及以下为基准,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值分别为0.721、0.377和0.476)为吸烟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中学生吸烟率较高,高年级男生是干预重点,吸烟行为受学生所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影响,减少吸烟行为需要家庭、学校多方面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北京市西城区居民使用改良盐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出两个社区(一个干预社区,一个对照社区),进行为期半年的社区干预试验,对干预社区居民发放改良盐勺并给予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包括盐勺使用态度、使用率和盐摄人量。结果经半年干预后,在≥60岁的居民当中,干预组和对照组认为“没人教如何使用限盐勺”“不知道限盐勺的正确用法”“现有限盐勺不好用”“使用限盐勺反而不知道放多少盐”的比例分别为10.3%和33.7%、6.9%和28.4%、14.9%和30.5%以及10.3%和22.1%,经常使用限盐勺的比例分别为70.1%和56.9%,日均盐摄入量分别为(3.37±2.17)g和(4.01±2.27)g,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岁的居民当中,干预组和对照组认为“做饭计算用盐量太麻烦”的比例分别为20.4%和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盐勺使用率均升高,盐摄人量均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放改良盐勺可以提高盐勺使用率,降低盐摄人量,老年居民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有关结核病预防行为和就医意向的情况,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分析预防行为和就医意向影响因素中的作用,为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相关健康行为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3省6市18~50岁的1154名流动人口中进行一对一询问式调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流动人口中,59.4%自己咳嗽、打喷嚏时会捂住口鼻,57.8%在他人咳嗽、打喷嚏会回避或遮掩口鼻,90.8%会在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主动就医。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显示,肺结核知识对自己咳嗽时遮掩口鼻的行为具有正向作用(OR=1.129,P<0.01,95%CI:1.040~1.224),而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对他人咳嗽时遮掩口鼻的行为有正向作用(OR=1.075,P<0.01,95%CI:0.999~1.156),感知到健康行为的益处对以上两种行为均有正向作用(OR值分别为1.390和1.252,P<0.01)。具有肺结核知识,感知到行为的益处,对政策的认知都对主动就医行为意向有正向作用(OR值分别为1.168、1.388和1.233,P<0.01)。结论通过健康信念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解释影响流动人口结核病预防行为和就医意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5.
沙尘天气导致人群健康经济损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沙尘天气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的定量估算方法.方法用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沙尘天气暴露的代表性指标(暴露水平),收集气象台站2002-2006年的沙尘天气月观测数据,将沙尘天气监测数据转换为PM10浓度,用Meta分析建立目前国内研究的大气PM10污染与居民不良健康效应的暴露-反应关系,得到PM10浓度每升...  相似文献   
6.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视屏时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2013年9-10月随机从北京市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中各抽取2个区,每区随机抽取2所高中、2所初中,共对6个区24所学校1 12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调查前1周平均视屏时间为(1.44±1.50)h/d,视屏时间过长比例为20.5%.其中男生平均视屏时间为(1.60± 1.73) h/d,高于女性(1.37± 1.23) h/d(P<0.05),男性视屏时间过长率为23.2%,高于女生18.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和父母交流少(OR=1.975)、习惯使用网络交流(OR=1.258)、在网络上更被认同(OR=1.218)、习惯上网搜索答案(DR=1.293)是视屏时间长的危险因素;自感被同学理解(OR=0.824)、父母限制视屏时间(OR=0.791)为视屏时间长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电子屏幕设备在中学生中使用较多.中学生视屏时间受到社会支持水平影响,减少视屏时间需要家庭、学校多方面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