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廖曼甜  孙建萍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29-1530
目的 探讨核医学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以全身骨扫描而得到启发考虑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并进一步行99mTc-MIBI双时相核素及99mTcO4-甲状腺显像的患者资料.结果 10例患者骨显像呈代谢性骨病表现,T99mc-MIBI双时相核素及99mTc04-甲状腺显像部分发现异常影像,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对于无肿瘤病史的首发骨痛患者,核医学影像对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其病灶定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1 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10d前突发失语,5d前出现右上肢乏力,1d前出现走路不能,无明显头痛、头昏及恶心呕吐,无发热.既往无其他病史.查体:血压120/80mmHg,意识清,失语,左侧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伸舌偏右,颈软,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图1).  相似文献   
3.
PET是利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生物学特点的差异而成像的功能显像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示踪剂是葡萄糖结构类似物2-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与CT的结合使肿瘤复杂的分子代谢变化与解剖结构的准确定位相结合,从而为肿瘤的准确诊断和明确分期提供了更精确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动态显像法以及双血浆法共同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方法108例肾脏病患者,利用肾动态显像完成Gates法核素肾动态显像,得到肾小球滤过率,然后实施静脉注射99 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Tc-DTPA),分2 h和4 h两个时间段采集患者血液,统计1 ml血浆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双血浆法计算得到肾小球滤过率,最后就肾动态显像法以及双血浆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平均值为49.76,而双血浆测定平均值为4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无明显的相关性,但肾动态显像法检测的指标较为全面,在临床上可选择将两者联合检测肾小球滤过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腺苷负荷试验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疑诊冠心病患者75例,均行腺苷负荷^99m 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腺苷按体重0.14 mg/(kg ·min)通过输液泵静脉双通路给药,并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图作定性分析,所有患者1~3 d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75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正常32例;1支以上狭窄≥50%者43例,其中单支病变14例,双支病变16例,三支病变13例;共检出病变血管85支,累及左前降支(L AD )38支,左回旋支(LCX)28支,右冠状动脉(RCA)21支,左主干(LM)2支。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8.3%(38/43),特异性为87.5%(28/32),准确性为88.0%(66/75),阳性预测值为90.5%(38/42),阴性预测值为84.8%(28/33)。对病变冠脉诊断灵敏度为75.9%(63/83),特异性93.7%(133/142),准确性87.1%(196/225),阳性预测值为94.0%(63/67),阴性预测值为84.2%(133/158)。对单支、双支、3支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0%(7/14)、62.5%(10/16)和92.3%(12/13)。对各病变血管检测灵敏度为:LAD 86.1%(31/36),LCX 55.6%(15/27),RC A 85%(17/20)。腺苷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60/75)。【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并且不良反应轻微,是协助诊断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十齐  封元清  廖曼甜 《河北医学》2016,(10):1642-164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8F-FDG PET/CT 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2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变单发比例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病变数目多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64个病灶PET/CT表现均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呈结节状32个,呈团块状8个,呈束带状24个,分别占总数的50.0%、12.5%、37.5%。病灶灶周显著水肿8个,仅占总数的12.5%;研究组患者的SUVmax高于对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对照1组患者的SUVmax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8F-FDG PET/CT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及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NGX6对Wnt/β-catenin通路β-catenin/TCF/LEF转录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NGX6基因对结肠癌Wnt信号转导通路β-catenin/TCF/LEF转录活化的影响,明确NGX6在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构建β-catenin野生型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β-catenin(WT),(2)转染外源性pcDNA3.1( )-β-catenin(WT)及pCMV-myc-NGX6于COS-7细胞,TCF-4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转染NGX6前后TCF-4的转录活性.(3)无外源性β-catenin,pCMV-myc-NGX6单独转染COS-7细胞及结肠癌SW620细胞,TCF-4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TCF-4的转录活性,并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两组细胞核内β-catenin及TCF-4的表达.结果:(1)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β-catenin(WT);(2)pcDNA3.1( )-β-catenin(WT)与pCMV-myc-NGX6共转染COS-7细胞较pcDNA3.1( )-β-catenin(WT)单独转染时TCF-4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P<0.05);(3)无外源性β-catenin,pCMV-myc-NGX6转染COS-7及SW620细胞后TCF-4荧光素酶活性较空白质粒转染组下降(P<0.05);(4)NGX6转染COS-7及SW620后核内β-catenin及TCF-4的表达下降.结论:NGX6对结肠癌中Wnt/β-catenin通路的β-catenin/TCF/LEF转录活化具有负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GX6抑制β-catenin的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