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血糖是植物多糖的重要功效之一。文章就植物多糖增加胰岛素受体量/亲和力、调节糖代谢相关酶、增强抗氧化、保护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拮抗升血糖激素和调节血脂作用等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浒苔多糖功能饮料(EB)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注射STZ(30 mg/kg)造模,EB灌胃干预28 d。测定大鼠周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胰岛素(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葡萄糖激酶(GCK)、胰岛素受体(InsR)和脂肪组织中葡萄糖转运体(GLUT)-4、脂联素(APN)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B各剂量组FBG和INS较低,ISI较高,EB高、中剂量组TC、TG、LDL-C均明显较低,EB高、低剂量组MDA较低、SOD和GSH-Px均较高,EB各剂量组肝脏InsR mRNA的表达较低,脂肪GLUT-4 mRNA表达较高,EB高、中剂量组肝脏GCK mRNA和脂肪APN mRNA表达量均较高(P<0.05或P<0.01)。结论 EB可通过上调脂肪组织中APN的表达,从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也可通过上调脂肪组织GLUT-4和肝脏组织葡萄糖代谢关键酶GCK基因的表达,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代谢,改善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福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效果和病情变化趋势,为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调查福州市所有病区村改水情况,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测定水氟含量; 在每个病区县中随机抽取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调查病区村8~<13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2019年对监测村25岁及以上成人进行尿氟测定。  结果  2017年6月―2019年6月共调查11个改水工程,所有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工程水氟范围为0.05~0.76 mg/L,水氟合格率100%。共检查8~<13岁儿童1 346人(次),氟斑牙检出率为1.26%,氟斑牙指数为0.03。2017―2019年儿童氟斑牙每年检出率依次为1.75%、1.40%和0.67%,各年度间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062, P=0.357)。2017―2019年儿童氟斑牙病例全部集中于闽侯县,该县检出率分别为21.21%、17.95%和13.04%,各年度间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616, P=0.700)。该县8~<13岁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4.55%、18.18%、20.00%、20.00%和27.27%,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499, P=0.346);男女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7.66%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37, P=0.014)。2019年共检测成人尿氟样本450份,尿氟范围为0.04~3.76 mg/L,几何均值为0.80 mg/L。  结论  福州市实施改水降氟措施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良好。应加强动态监测,持续巩固防治成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福建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分离菌株的分子型别,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监测网报告的感染病例进行个案访谈调查;对2016年临床病例和即食食品来源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 感染病例均为免疫力低下的孕妇和新生儿,3株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为2株1/2a和1株4b。8株食品分离株血清型为5株1/2a、2株4b和1株1/2b。11株PFGE分为10个型别。结论 2016年福建存在散发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例,PT型各异,无同源性。应加强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饮食卫生宣教,保护孕妇和新生儿等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浒苔多糖(Enteromorpha’s polysaccharide,EP)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结合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EP采用高(600mg/kg.bw)、中(300mg/kg.bw)、低(150mg/kg.bw)剂量进行干预。测定血脂水平、抗氧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和胰腺组织结构;RT-PCR测定脂联素(adiponectin,APN)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精神萎靡,脱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T2DM症状明显,EP高、中、低剂量组2型糖尿病症状有所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C、TG、HDL-C和LDL-C明显较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EP高、中、低剂量组TG明显较低(P<0.01),EP高、中剂量组TC、LDL-C明显较低(P<0.01),EP高、中剂量组HDL-C/TC比值较高(P<0.01)。EP高、中、低剂量组MDA明显较低(P<0.01),SOD较高(P<0.05),EP高、中剂量组GSH-Px较高(P<0.01,P<0.05),EP高、中剂量组脂肪APNmRNA表达较高(P<0.05),EP高、中、低剂量组肝脏细胞脂肪变性程度较轻,胰腺的病理损害较小。结论 EP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营养学报,2013,35(2):181-185]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州市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适合该地特点的流腮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福州市2010—2012年流腮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流腮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 2010—2012年福州市共报告流腮5 879例,年均发病率为29.46/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337,P〈0.05)。每年5—7月为流腮发病高峰,11月到次年1月为发病次高峰。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仓山区、罗源县、晋安区。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4岁,职业分布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71∶1。3年共报告流腮暴发疫情7起,共发生病例17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福州市流腮发病率仍较高,应继续加强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免疫规划工作;加强中小学和托幼机构流腮的监测和管理,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降低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