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8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355篇
耳鼻咽喉   97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495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2012篇
内科学   787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186篇
特种医学   3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765篇
综合类   3084篇
预防医学   1336篇
眼科学   177篇
药学   1403篇
  26篇
中国医学   1402篇
肿瘤学   332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529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471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776篇
  2013年   741篇
  2012年   779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常见的14种慢性病共病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厦门市社区906例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设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慢病共存及不良方式共存现象,使用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06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9.5%,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58.9%。主要的不良生活方式是BMI异常(46.8%)、饮酒(40.5%)、睡眠时间少(37.9%)、缺乏锻炼(35.2%)、吸烟(32.8%)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232,95%CI:1.474~3.380,P<0.001)、高龄(OR=2.038,95%CI:1.234~3.365,P=0.001)、有慢性病家族史(OR=2.854,95%CI:1.943~4.194,P<0.001)、肥胖(OR=2.571,95%CI:1.096~6.033,P=0.030)、饮酒(OR=3.582,95%CI:2.531~5.071,P<0.001)、吸烟(OR=1.789,95%CI:1.172~2.732,P=0.007)、嗜盐(OR=1.818,95%CI:1.170~2.823,P=0.008)、嗜油(OR=2.023,95%CI:1.153~3.550,P=0.010)、睡眠质量差(OR=2.091,95%CI:1.360~3.215,P=0.001)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比例高。 结论 厦门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和不良生活方式共存现象严重。肥胖、饮酒、吸烟、嗜盐、嗜油、睡眠质量差等行为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重要的可干预因素,社区工作者应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其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其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减少其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过敏性哮喘中医证候模型相关研究文献,对阴虚证、气虚证、寒证、热证哮喘中医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归纳,认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动物证候模型基本符合中医辨治特点,可为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但其致病因素、病因病机与发病转归等与临床实际仍存在差异,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目前已蔓延至全国各地,流行病学显示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且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重症、危重症的高危人群,同时儿童青少年感染病例数正日益增多。慢性心力衰竭儿童因其基础条件差,感染2019-nCoV后将给此类患儿的诊治带来严峻的挑战。结合儿童2019-nCo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儿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要点,在此提出慢性心力衰竭儿童2019-nCoV感染的临床管理建议,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总结9例肾衰竭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行血液透析的护理经验。采取集中区域化血液透析的方法,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程度、传染病防控意识,提出血液透析治疗前医务人员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临时透析病房准备、血液透析物品及药品准备、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透析废物处理等护理要点。结果9例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心理及生理状态良好,达到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并完成预定超滤量,未发生交叉感染及接触感染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吴门医派妇科膏方优势病种及组方特色,以供临证应用参考。方法:采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我院妇科膏方处方资料,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药物关联分析,挖掘基本组方特点。结果:共收集妇科膏方处方208份,按疾病分类以月经病最多,单张膏方处方总剂量平均5000.41g,药味数平均38味。涉及中药品种202种,总使用频次为8004次,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依次为阿胶、炒白芍、菟丝子、熟地黄、麸炒山药等,形成关联环阿胶-麸炒山药-麸炒白术-炒白芍-熟地黄-盐续断-菟丝子。组方以补药为基础,性味偏甘、温,主入肝、脾、肾经,毒性药应用较少。结论:吴门妇科膏方以调治月经病等慢性病为优势,遣方用药符合吴门妇科扶持中土,充盈血海;疏肝理气,补肾并重的学术思想;具有燮理阴阳,平调脏腑,善用血肉有情之品的特点,专科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抑郁、焦虑的关联模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云南省某医学院校1 410名大一至大三在校大学生,通过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抑郁焦虑水平。结果 10.1%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倾向,多重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家庭年经济收入、焦虑是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P0.05),学院、年级、独生子女、抑郁是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焦虑在抑郁与手机依赖的关联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P0.001),中、重度焦虑组比无焦虑组手机依赖更严重,OR值(95%CI)分别为2.362 (1.292~4.318)、5.805 (2.671~12.616)。结论在高家庭经济收入,焦虑程度高的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程度较高;对大学生焦虑状况进行监测和及时干预可望有效改善手机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8.
Professor Jiping ZHAO has unique thought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She pays the great attention to clinical differentiation in treatment with acupuncture, especially meridian differentiation. She believes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esion is core and the early judgment is critical for the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s on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The local acupoints are selected in the guide of the theory of meridian sinew and stimulated on the base of three-needling theory. The distal acupoints are decided in light of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which, Hégǔ(合谷 LI 4), Zúsānlǐ(足三里ST 36) and Taichōng(太冲 LR 3) are the basic acupoints. Additionally, Professor ZHAO lays the emphasis on the 5 th branch of facial nerve(cervical branch)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联合眼针及体针治疗,对照组联合巴氯芬口服。2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呃逆伴随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有效,能减少患者呃逆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改善睡眠、进食、焦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