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程  刁辉  贾淑伟 《医疗装备》2005,18(8):61-62
酶标仪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电生理学、高通量药物筛选等多个领域。以美国伯乐公司生产的680型酶标仪为例,阐述一下酶标仪的操作使用、日常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  相似文献   
2.
常程  赵莘瑜 《山东医药》2008,48(2):49-50
对134例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及55例体检健康血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血尿酸(UA)、血脂TC、HDL-C、LDL-C、TG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结果观察组UA、TC、LDL-C、T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脂异常者(76例)UA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 (P<0.05),HDL-C明显低于血脂正常者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MT与UA、LDL-C与TC呈正相关.认为IMT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血清Ua测定有助于反映高血压病患者IMT的增厚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甘南县实施婚检一站式服务、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一条龙服务,对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甘南县5岁以下儿童、婴儿的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 5岁以下儿童、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从2010年的8.88‰、8.28‰和6.21‰降至2013年的5.87‰、5.04‰和2.93‰.结论 实施一站式婚检服务,开展妇幼保健一条龙服务,可有效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波离散度(Pdisp)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为3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照组为39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心电图波最大时限(Pmax)及波最小时限(Pmin),Pdisp=Pmax-Pmin。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Pmax及Pdisp均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Pmin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max及Pdisp与LAD均呈正相关(r=0.603,P<0.01;r=0.642,P<0.01),而Pmax及Pdisp与LVEF均呈负相关(r=-0.559,P<0.01;r=-0.694,P<0.01)。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Pdisp明显延长,并与其心功能不全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我科从2000年lO月-2002年7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肌钙蛋白Ⅰ (CTnⅠ )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 1999年 7月~2 0 0 0年 12月开封市急救中心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房及开封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房急性胸痛病人 17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测定CTnⅠ、动态观察心电图ST -T变化、临床证实诊断 ,跟踪随访 4周。CTnⅠ检测标准 <0 3ng/ml为 (- ) ,0 3~ 3ng/ml为 (+) ,>3ng/ml(++)。冠状动脉造影影象学分类 :①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 (设为A组 ) ,包括不稳定性斑块 ,狭窄 >70 %偏心性狭窄 ,伴有溃疡或血栓 ,弥漫性长病变 ,急性完全闭塞病变。②冠状动脉稳定病变 (设为B组 ) ,包括狭窄 <70 %向心性狭窄 ,短病变 ,稳定性斑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结果 :确诊为Q波急性心肌梗死 3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10 4例 ,稳定性心绞痛 38例。冠状动脉造影为不稳定病变 137例 ,稳定病变 4 1例 ;A组CTnI(- )为 3例占 2 19%、(+)为 4 8例 ,占 35 0 6 % ,(++)为 86例、占 6 2 77%。B组CTnI(- )为 38例 ,占 92 6 8% ,(+)为 2例 ,占 4 87,(++)为 1例占 2 4 2 % ,A组 4周内心血管事件 ,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性猝死总发生率分别为CTnI(- ) 0例 ,CTnI(+)为 4例 ,CTnI(++)为 35例。结论 :CTnI检测对冠状动脉不稳定病变及近期心血管  相似文献   
7.
常程  崔生  张镭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4):441-443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9例高血压伴轻、中度OSAHS患者进行夜间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次日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轻度低氧血症组(A组,22例)、高血压合并中度低氧血症组(B组,26例)及单纯高血压组(C组,21例),进行三组的一般状况及24h动态血压各指标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行LSaO2、体重指数(BMI)、年龄与24h动态血压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69例患者中杓型组19例,占27.5%;非杓型组50例,占72.5%。A组24hSBP,24hDBP,24hHR,dSBP,dHR,nSBP,nHR、偶测SBP(cSBP)、偶测DBP(cDBP)与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上述指标与C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低氧血症组中86.0%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高血压合并轻、中度低氧血症组(A、B组)与单纯高血压组(C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血压伴OSAHS者血压增高的程度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夜间低氧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并发症 ,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多是心电不稳定所致。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 (QTd)明显延长 ,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关。本文通过观察 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 (QTd)。旨在探讨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发病 4 8h内入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8例 ,男 2 8例 ,女 10例。年龄 33岁~ 84岁 (平均 5 8.2 1± 6 .4 2 )岁。全部病例经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 ,且均无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总缺血时间与门球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255例。计算病人的总缺血时间、门球时间,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评分,利用SYNTAX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根据SYNTAX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对病人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记录病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门球时间、总缺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未发现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MACE的发生与门球时间、总缺血时间有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中、高危病人MACE发生率较高,缩短病人的门球时间、总缺血时间对改善短期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hallux valgus based on wrapped curtain method with “8”-shaped bandage and sub toe pad external fixation has been us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clinic. This method abandons the internal implant fixation and external plaster fixation. After surgery, patients could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However, the activity of the broken end may cause fracture nonunion, which once aroused scholars’ question. Recentl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foot biomechanics research, foot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applications become a re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