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背景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CD34+细胞测定方法是ISHAGE单平台法及改进的双平台法,但因其成本昂贵,不太适合国内推广.目的探索一种对动员外周血中CD34+细胞动态的简便有效的测定方法,以期在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治疗上达到最佳移植效果.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动员外周血样本取自上海市长海医院34例异体或自体干细胞移植供体的病例.干预由于CD34+细胞含量极少,其位置很容易受到B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非特异结合的干扰.采用小鼠源性抗体直接标记法,会有效地减少这种干扰,增加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主要观察指标观察CD34+细胞在CD45/SSC窗口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利用本方法可有效地测定CD34+细胞的相对含量为0.05%~0.1%,并且在药物动员后的第5,6天,多数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达到峰值,某些患者甚至超过1%.结论本方法可对动员外周血中微量的CD34+细胞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在临床上为适时采集干细胞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CD34^ 细胞测定方法是ISHAGE单平台法及改进的双平台法,但因其成本昂贵,不太适合国内推广。目的:探索一种对动员外周血中CD34^ 细胞动态的简便有效的测定方法,以期在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治疗上达到最佳移植效果。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地点和对象:动员外周血样本取自上海市长海医院34例异体或自体干细胞移植供体的病例。干预:由于CD34^ 细胞含量极少,其位置很容易受到B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非特异结合的干扰。采用小鼠源性抗体直接标记法,会有效地减少这种干扰,增加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主要观察指标:观察CD34^ 细胞在CD45/SSC窗口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利用本方法可有效地测定CD34^ 细胞的相对含量为0.05%~0.1%,并且在药物动员后的第5,6天,多数患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达到峰值,某些患者甚至超过1%。结论:本方法可对动员外周血中微量的CD34^ 细胞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在临床上为适时采集干细胞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变异对表型、生育异常影响的遗传效应及在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中应采取的策略。方法 对不良孕产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并对有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变异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在Yqh+和Yqh-群体中,表型正常的个体频率分别为81.40%和85.60%,表型异常的频率较低,分别为18.60%和14.40%,表型异常主要涉及生殖系统异常和智力低下,Yqh-导致生殖系统异常频率高于Yqh+,但导致智力低下频率低于Yqh+。在对生育影响中,Yqh+个体主要是导致流产,其频率为50.64%,其次是不孕不育,频率为27.81%;Yqh-个体主要导致不孕不育,其频率为46.77%,明显高于Yqh+,致流产频率是41.13%,导致子女异常和死胎的频率较低。结论 Yqh+和Yqh-个体大多表型正常,少数表型异常,其主要表现为生殖系统异常和智力低下,其他异常频率低,临床症状涉及面广。Yqh+和Yqh-对生育的遗传效应主要是导致流产和不孕不育,其次是导致子女异常和死胎。提示对有不良孕产、已生育异常子女和有表型异常的个体应重视对Yqh+和Yqh-的检测和分析,对有变异者建议其配偶妊娠时做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医学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探讨.文章阐述了泰山医学院医学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原则和主要方式,并对参加教师科研活动的20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表明,80.0%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展此项活动对于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提高科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查阅文献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亚硒酸钠和维生素C的协同抗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和维生素C在拮抗烹饪油烟凝集物(COF)的致突变作用方面的表现. 方法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物中注入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或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来观察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率).结果亚硒酸钠可显著降低COF处理过的淋巴细胞SCE率;终浓度0.9×10-7mol/L的亚硒酸钠和90.9ug/ml的维生素C在降低COF处理过的淋巴细胞SCE率方面存在着极显著的协同效应.结论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和维生素C在拮抗COF的致突变性过程中存在着极显著的协同效应;亚硒酸钠单因素亦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银染色方法研究了食管癌患者,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发现食管癌患者的银染形成区均数及其最大横径均数明显高于正常人。结果提示,在食管癌患者淋巴细胞中rRNA基因的数量和转录活性之间呈正相关且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8.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但因数量极微限制了它的应用。目的:建立小鼠骨髓DC体外大量扩增方法。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基础医学部中心实验室;C57BL/6(H-2k^b)小鼠,BALB/c(H-2k^d)小鼠各6只。干预:用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子,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扩增的DC形态学特征典型,具有强烈的激活T细胞增殖能力,表达IaKb,CD11c,CD80,CD86,ICAM-1分子以及分泌IL-12,IL-6,TNF-α和IL-1β水平增强。结论:该法在体外扩增的大量的DC细胞,具很强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9.
葡多酚(grape procyanidin,GPC),又称葡萄原花青素,是从葡萄籽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辐射、抗突变等生物学功效[1].硫辛酸(lipoic acid,LA)作为一种细胞线粒体的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内源性自由基多发的线粒体所输出的自由基,从而避免自由基对细胞结构造成的氧化损伤[2].本研究观察GPC和LA对电离辐射损伤的拈抗作用.用60Coγ线进行照射小鼠肝原代培养细胞,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催化活性和过氧化损伤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对学生基本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 ,建立起一套评价学生实验成绩的六项评分法。结果显示 ,实验组各项指标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本方法是一种较为全面、客观地对学生实验课进行评价的方法 ,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实验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