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早餐及睡前加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平台,对广州市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年级的11 464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吃早餐、睡前加餐、父母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等资料.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和经常吃早餐的构成比分别为4.90%,15.83%,79.27%.女生经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31.44,P<0.01),初一学生常不吃/不规律吃早餐的报告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X2=257.16,P<0.01).60.80%的学生睡前加餐,女生睡前加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X2=15.95,P<0.01),学生睡前加餐报告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X2=8.1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学历越低(OR=1.68,95%CI=1.51 ~ 1.86)、父母营养健康知识得分越低(一般:OR=1.17,95%CI=1.04~ 1.32;不及格:OR=1.42,95%CI=1.26~ 1.60),学生吃早餐频次越少.结论 广州市仍有部分中小学生经常不吃或不规律吃早餐,而相当高比例的学生睡前有加餐.父母学历和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水平对学生早餐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学生饮食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营养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对城区27所学校的初一和高一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饮食行为等资料.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 建立中学生饮食行为模式,采用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因子分析得到3种饮食行为模式:模式Ⅰ (37.09%)属于健康饮食行为模式,模式Ⅱ(33.37%)和模式Ⅲ(29.54%)属于西式饮食行为模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住校(ORⅡ=1.57,95%CI=1.33~1.85;ORⅢ=1.28,95%CI=1.07~ 1.52)、视屏时间≥2 h/d(ORⅡ =2.89,95%CI=2.51~3.33;ORⅢ =2.14,95%CI=1.85~2.48)与模式Ⅱ和Ⅲ呈正关联;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ORⅢ=1.31,95%CI=1.14~1.51)与模式Ⅲ呈正关联;高中生(ORⅡ =0.83,95%CI=0.73~0.95;ORⅢ =0.74,95%CI=0.64~0.85)、父母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父ORⅡ=0.64,95%CI=0.52 ~ 0.79;母ORⅡ=0.67,95%CI=0.54~0.82;父ORⅢ =0.72,95%CI=0.58~0.90;母ORⅢ=0.73,95%CI=0.59 ~ 0.89)与模式Ⅱ和Ⅲ呈负关联.结论 广州市城区中学生存在3种饮食行为模式,父母文化程度、视屏时间、年级、住校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是中学生饮食行为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工作,纳入其中10 972名城区小学二年级、初一、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体育锻炼时间等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为21.4(8.6 ~ 40.0) min,85.63%的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女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比例(90.51%)高于男生(80.61%)(x2=218.04,P<0.05),且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小学二年级OR=6.81,95%CI=4.38~ 10.58;初一OR=4.60,95%CI=3.79~5.59;高一OR=9.25,95%CI=5.90~14.49)和女生(初一OR=1.57,95%CI=1.35~ 1.82;高一OR=2.85,95%CI=2.07~ 3.92)是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足问题严峻.应以女生为重点人群,实施以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意愿为主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百度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探索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与中学生肥胖率的关系,为青少年肥胖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测量广州市30所中学15 231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基于百度地图API,检索学校周边快餐店和便利店数量及其与中学生肥胖率的关联.结果中学生的肥胖率为5.58%,其中男生为7.46%,女生为3.70%.30所中学步行路径距离1 000,1 200,1 500 m内的快餐店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5.5(2078),54.5(28105),92(57161)个/所,便利店分别为29(1448),41(2363),69.5(4294)个/所.中学女生肥胖率与学校周边快餐店、便利店数量均呈正相关(快餐店距离由近到远,r值分别为0.372,0.434,P值均<0.05;便利店距离由近到远,r值分别为0.369,0.450,0.415,P值均<0.05);未发现中学男生肥胖率与学校周边快餐店、便利店数量有关联.结论 中学女生肥胖与学校周边快餐店、便利店数量存在关联,应用百度地图API能为中学生肥胖研究提供地理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5.
宗一楠  徐英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22-1724
目前,手机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已高达99%以上[1].由于大学生群体具有易于接受新事物而心理发育不成熟等特点,使他们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成为了手机依赖的高危人群.手机依赖也称"手机依赖综合征""手机成瘾""手机焦虑症"等.韩登亮等[2]将手机成瘾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适应的一种病症[2].徐华等[3]从操作层面界定手机依赖为由于重复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对手机短信的依赖,缺乏人与人之间语言交流,影响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4].本研究于2013年11月以广州某高校不同专业的各个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手机依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14 933名7~18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评价学生体质水平.结果 体质指标特征根λ>1的4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6.7%,确定为综合评价公因子,分别为体质综合因子(46.76%)、皮脂因子(17.08%)、体能因子(7.09%)和心血管功能因子(5.68%).体质综合因子得分随年龄呈增长趋势,且男生高于女生(P<0.01),12岁后差距进一步扩大;皮脂和体能因子得分均为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1),皮脂因子得分从11岁开始呈现明显的性别剪刀差;体质城乡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学生皮脂因子水平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男生体能因子略优于城市男生(P值均<0.01).结论 因子分析法能够综合评价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在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时应综合考虑性别、年龄和城乡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