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血杆菌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生长营养要求较高,需要V因子和X因子,我们应用生物梅里埃的选择性巧克力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明显提高了嗜血杆菌的检出率,使用HTM培养基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耐药和敏感,用头孢硝噻酚显色反应测定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2.
134株嗜血杆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琴  孟曙芳  孔艺 《检验医学》2004,19(4):304-30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等17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嗜血杆菌的流行.方法对从临床痰液标本分离出的134株嗜血杆菌进行头孢噻肟等17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和β-内酰胺酶试验,利用WHONET4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在被检测的500份标本中,分离到134株嗜血杆菌(35%),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71株,流感嗜血杆菌63株.研究发现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最高,为100%,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性为95.2%.134株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氨嘧啶都表现了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65%,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也较高.结论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为头孢噻肟,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相似文献   
3.
3775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7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3775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06年版标准判断,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两年共收集革兰阴性菌3775株,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占36.3%。最常见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2.7%、42.6%。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4%)。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在8.8%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10.1%~16.1%)。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产吲哚黄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1.3%~8%)。结论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高活性。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控制感染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测定细菌药敏试验,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的所有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100.0%,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2007年为3.2%,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由15.6%下降至9.6%,庆大霉素由20.0%下降至16.4%,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由11.1%下降至4.8%,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约1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基本稳定,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5.
鲍曼不动杆菌3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及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05至2007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临床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至2007年医院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609株,其中有587株来自痰标本,其年检出数占年检出细菌总数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并呈多重耐药,其中对氯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1.7%,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6.3%,对米诺环素、美洛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最佳的感染控制措施和经验治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  相似文献   
6.
孟曙芳  谢珏 《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2):24-24,36
甲型副伤寒近年来在本地区,尤其是在工业较发达的乡镇成为散发性的最常见传染性疾病,在夏、秋季节甚至出现地方性流行.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最重要途径.由于该菌株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呈明显的差异;为了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我们同时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72h内动态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尿肌酐(CR)比值(ACR)MAU/CR,以ACR值25mg/mmol为临界值,分为ACR增多组与未增多组,观察两组MAU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评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症肺炎78例中,入院72h MUA水平增高64例(占82.1%),其中ACR增高组46例,ACR未增高组18例。两组APACHEH评分、CPIS评分、降钙素原、2周内脱机成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0、2.19、χ^2=3.95、6.70、5.38,P=0.01,0.03,0.04,0.01,0.02,均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MAU水平检测对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结合中医辨证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对本院妇科170例门诊临床疑似患者进行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检测及耐药试验,将其中76株单一Uu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单纯根据药敏结果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结果:170例患者中单一Uu感染76例,阳性率44.7%,单一Mh感染2例,Uu与Mh混合感染3例。青壮年是支原体感染主体,大多集中在20~40岁,占总感染率的81.5%。对照组治愈率44.4%,有效率73.7%;治疗组治愈率81.6%,有效率89.5%,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药敏结果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122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血杆菌(Haemophilus)是专性寄生于人类上呼吸道的常居菌群 ,属苛养性细菌 ,与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有关 [1]。笔者对本院1999年10月~2001年4月住院患者呼吸道标本分离到的122株嗜血杆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分离培养基及药敏试剂含有V、X因子的嗜血杆菌专用培养基巧克力平板和ATB -NH药敏系统 ,为法国BioMeriem公司产品。1.2菌株的分离将标本接种在专用的HAE巧克力平板 ,置10%的CO2培养箱35℃培养18~24h,观察灰白色、圆形、光滑半透明菌落。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感染部位、AmpC酶的检测情况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方法用VITEK-AMS60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测定药敏结果,通过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菌株.结果阴沟肠杆菌感染部位广泛,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表现为高耐药和多重耐药,但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低,另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耐药率极低,仅为0.8%.58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产AmpC酶21株,检出率为36.2%.结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可作为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第四代头孢菌素可作为产AmpC酶菌株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药菌株的感染.临床实验室对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分析、检测AmpC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