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CG观察间断性ST段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间断性ST段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53例冠心病待查组及36例已明确冠心病(陈旧性心梗)的对照组进行24小时DCG监测ST段变化时的心率及Q-T间期。结果待查组60岁以上者ST段改变时心率与对照组及ST段改变时Q-T间期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以下的待查组与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断性ST段改变,对60岁以上患者有明确诊断价值,对60岁以下者出现间断性ST段改变诊断冠心病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曲肽预处理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88例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3例,术中行肝门阻断。研究组患者于手术前1h给予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手术前1h给予生理盐水1ml皮下注射。观察术前(T0)、术后6h(T1)、24h(T2)及7d(T3)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手术部位切除后取标本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检测。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结果 T0时两组之间ALT、AST、LDH及TNF-α、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两组ALT、AST、LDH及TNF-α、IL-1β明显高于T0时(P<0.05),对照组又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T2时两组ALT、AST、LDH开始下降,但仍然高于T0时(P<0.05),T3时恢复正常范围,而T2、T3时TNF-α、IL-1β降至正常范围。研究组肝组织M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对照组为(67.79±5.25)明显高于研究组(44.32±5.16)(P<0.01)。结论奥曲肽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稳定细胞膜、抑制炎性反应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状态指数(CSI)用于监测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麻醉的可行性并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择期行胃癌根治术ASAⅠ~Ⅱ级的全麻患者20例,年龄18~55岁.全麻诱导:静注芬太尼4 pg/kg后异丙酚靶控输注以1 gg/mL开始,以0.5μg/mL递增,每一靶浓度间隔时间为5min,每20s行MOAA/S评分,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AA/S评分为0后予以维库溴胺1.2 mg/kg,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记录MOAA/S评分(5-0);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时;切皮各时点的平均压(MAP),心率(HR)及CSI、AAI、靶浓度值的变化.[结果]①患者CSI,AAI值随MOAA/S评分下降而下降,在两相邻MOAA/S评分比较时除评分由3至2时CSI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余两相邻MOAA/S评分比较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AP虽有下降,但在两相邻MOAA/S评分之间比较时仅评分由4至3,3至2时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HR在各级MOAA/S评分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管插管和切皮后CSI、AAI、MAP又显著上升(P<0.05)或(P<0.01),HR也明显上升(P<0.05).②MOAA/S与CSI、AA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5;CSI、AAI与靶浓度呈负相关,CSI、AAI值随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③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①CSI和AAI联合运用可较全面的反映全麻病人的意识水平和对气管插管、切皮等伤害刺激的反应性,更加合理的评价麻醉深度.②CSI和AAI均与靶浓度有良好的剂量相关性,均是监测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麻醉深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奥曲肽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肝脏I-R组(R组)、奥曲肽预适应组(T组)和假手术组(C组).观察三组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15 min(T2)、30 min(T3)、再灌注15 min(T4)、30 min(T5)、60 min(T6)、120 min(T7)、240 min(T8)的MAP和HR变化及T1、T3、T5、T6、T7、T8各时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内毒素(ET)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 R组T2~T6、T组T2~T4时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C组(P<0.05),R组在T2~T6时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T组(P<0.05);T3、T5~T8时,R、T两组ALT、AST、LDH、ET均明显高于C组(P<0.05);R组明显高于T组(P<0.05),R组T3、T5~T8、T组T5~T8日血浆TNF-α、IL-1β明显高于C组(P<0.05),且T组T3、T7、T8时血浆TNF-α明显低于R组,T5、T6时明显高于R组(P<0.05).T组T3、T5~T8时血浆IL-1β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 奥曲肽对兔肝脏1-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β等炎性介质和降低血浆中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醋酸奥曲肽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Pringle's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醋酸奥曲肽预适应组(C组).观察三组动物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30 min(T2)、再灌注30 min(T3)、再灌注120 min(T4)各时点血浆内毒素(ETX)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结果 B、C组从T2开始内毒素(ETX)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C组明显低于B组(P<0.05);B组从T2开始、C组从T3开始TNF-α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从T2开始TNF-α明显低于B组(P<0.05);B组、C组从T2开始IL-1β明显高于A组(P<0.05),且C组又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醋酸奥曲肽可以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损伤兔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及下调血清TNF-α、IL-1β等炎症介质,这可能是它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时远隔脏器肾脏细胞凋亡及 Bcl-2、半胱天冬酶家族3(caspase-3)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SD 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组(RPC 组),每组24只.采用Pringle''s maneuver法建立肝IR模型,检测各组缺血30 min(T1)、再灌注时间1 h(T2)、3 h(T3)、6 h(T4)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水平,再灌6 h取肾组织光镜观察肾脏病理损伤,同时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IR组、RPC组从缺血30 min开始各时点血清ALT、Cr依次升高,均显著高于S组,但RPC组又明显低于IR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IR组可见肾脏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结构欠清、核浓缩、肾小管内有上皮坏死脱落细胞的形成,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充血;RPC组损伤明显改善.S组仅有极少量的凋亡阳性细胞,IR组、RPC组凋亡阳性细胞均显著高于S组(P<0.05),且IR组明显高于RP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肾组织Bcl-2、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IR组比较,RPC组Bcl-2水平增高(P<0.05),caspase-3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芬太尼对肝IR时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而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控肾细胞凋亡和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兔肝缺血再灌后小肠超微结构、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的变化及奥曲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ring's兔肝脏再灌注模型,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假手术组)、B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C组(奥曲肽预适应组).三组动物再灌240 min试验结束时取小肠组织行电镜检查超微结构的改变,同时取小肠...  相似文献   
8.
孙辉平 《河北医学》2011,17(3):358-360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危重症患者206例,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65例,急性心肌缺血(SIM)38例,高血压病25例,晚期肺癌31例,呼吸衰竭25例,脑血管意外22例.入院后先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查,然后进行24h DCG...  相似文献   
9.
孙辉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33-2136
奥曲肽(0etreotide)为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几乎对所有已知内、外分泌功能都具有抑制作用,主要作用是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用于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源性肿瘤等的治疗。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奥曲肽还可通过下调循环中炎症介质、降低循环中内毒素水平、抗脂质过氧化、直接的细胞保护作用以及抑制凋亡等多个环节发挥脏器的保护作用。近年来发现奥曲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开胸手术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超前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和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副作用。【方法】ASAⅠ~Ⅱ级肺和食管癌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吗啡组,每组20例。切皮前10min氟比洛芬酯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吗啡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对照组切皮前不做处理,观察各组术后30min、1h、4h、12h的VAS评分和24h内的副作用。【结果】氟比洛芬酯组术后30min和1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但4h和12h和对照组无差别;吗啡组在4个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氟比洛芬酯组;副作用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无差别,均明显低于吗啡组。【结论】切皮前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和吗啡硬膜外腔注入均能产生超前镇痛的作用,吗啡的镇痛效果和时间均优于氟比洛芬酯,但副作用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