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临安县临目乡太子庙村海拔380米,人烟稀少,景观特征为高山林区。为查明该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储存宿主情况,于1984年10月下旬在该村进行了鼠类自然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的调查。用鼠夹鼠笼等方法在室内及野外捕鼠,剖取肺组织。经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查,39份标本中(黄胸鼠14只、刺毛黄鼠11只、黑线姬鼠6只、社鼠4只、罗赛鼠2只、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区自1976年开始报告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但均为外地输入病人。1983年3月市区出现首例EHF病人。为摸清杭州市区EHF疫源地类型、健康人群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隐性感染情况和掌握鼠类带EHFV动态,我们于1983~1990年进行了有关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市自1962年以来,先后已有6个县证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唯地处山区的临安县未见病例报告。为此,于1983年对该县进行清查,结果在三口乡检出鼠类携带EHF病毒抗原,经血清流行病学证实为潜在疫区。为探索潜在疫区鼠带病毒抗原变动规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我们自1984年3月至1985年11月对该乡进行了鼠间疫情及人群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病毒性肝炎分布特征及其防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应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1987年杭州市城区、水网区、半山区和山区确诊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248例血清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甲肝占69.71%,乙肝占7.13%,非甲非乙肝占21.96%,甲、乙肝混合感染占1.20%。城、乡均以甲肝占首位,非甲非乙肝次之。甲肝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家庭使用马桶、坐坑;②接触肝炎病人;③喝生水。非甲非乙肝以肠道外传播型为主,看牙病(拔牙)是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1990年8、9月份,本市发生2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陶某(女,42岁)和董某(男,44岁)为夫妻,均为杭州市某学院教师。陶某于90年8月3日离杭去广州,住广州市中山大学的其母家中,8月22日离广州返杭。同年9月3日再次去穗9月12日返杭。二次去广州均有多次蚊咬史。董某于9月3日至12日亦随其妻去穗,亦有蚊咬史。 据广州市卫生防疫站调查,中山大学从90年8月16日至同年11月底发生Ⅳ型登革热流行。陶某母、妹及母亲家保姆均被确诊,为登革热病例,其母亲死亡。  相似文献   
6.
临安县是杭州市迄今唯一尚未发现有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的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