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3~5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切除术,以避免后发障的发生。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50眼。能合作检查视力者中,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6者18眼,0.5以下42眼;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6者20眼,0.5以下46眼;术后6~12个月矫正视力≥0.6者21眼,0.5以下50眼。术后一个月第1次复查,无1眼发生后发障,3个月周边部后囊膜混浊40例,撕囊区清亮。6~12个月16眼发生新生膜,10眼少量玻璃体脱出于前房,玻璃体轻度混浊,瞳孔不圆18眼,人工晶体偏位10眼,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儿童,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方法:对53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其中35眼保持后囊膜完整、1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33眼行PCCC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51眼I期植入人工晶体(IOL)。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30眼(34.48%)发生PCO,其中后囊完整组19眼(54.29%)、PCCC组5眼(26.32%)、PCCC+ AV组6眼(18.18%)。PCO的形成与术中未行PCCC+AV(P<0.01)、手术年龄小于1岁(P<0.05)及I期植入IOL(P<0.05) 有关。结论:手术年龄越小、I期植入IOL及保持后囊完整是PCO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人体骨骼肌体积和肌内乙酰胆碱/肌酸(Cho/Cr)比值的影响,并观察卧床期等张肌肉锻炼的抗肌萎缩作用。方法:10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进行卧床3周的模拟失重试验,将其随机分为卧床对照组(5人)和卧床运动训练组(5人)。使用核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观察卧床前后右侧大腿骨骼肌体积,肌四头肌体积和比目鱼肌内Cho/Cr的变化,使用REV9000等速测力系统测试其膝关节伸肌相对峰力矩的变化。结果:两组受试者卧床后右侧大腿骨骼肌体积、肌四头肌体积和膝关节伸肌相对峰力矩除Cho/Cr外均较卧床前显著下降,以股四头肌体积变化最显著。对照组与训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模拟失重对人体下肢骨骼肌短期内即可出现以伸肌为主的萎缩和膝关节伸肌相对峰力矩的下降。本组数据未能显示出等张运动对抗肌萎缩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分析84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手术眼与对侧未手术眼进行对照观察,以手术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 及30 d 时,记录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及黄斑区容积(PM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资料。结果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RT):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1 d,观察组(258.06±23.34)μm,对照组(259.88±21.01)μm,P >0.05;术后7 d,观察组(270.94±20.26)μm,对照组(260.54±20.88)μm,P <0.05;术后30 d,观察组(275.46±25.38)μm,对照组(260.68±22.95μm),P <0.05。黄斑区容积(PMV):手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1 d,观察组(8.29±0.55)mm3,对照组(8.28±0.54)mm3,P >0.05;术后7 d,观察组(8.68±0.68)mm3,对照组(8.32±0.62)mm3,P <0.05;术后30 d,观察组(9.46±0.73)mm3,对照组(8.34±0.58)mm3,P <0.05。判定术后1个月内黄斑水肿新增/加重者观察组有15只眼,对照组有2只眼。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增加,水肿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价微卡治疗老年煤工尘肺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微卡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致病菌转阴情况和空洞闭合情况。结果 3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6.7%和42.9%,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7.8%和48.6%,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空洞闭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7.2%和22.9%,6个月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7.8%和54.3%,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卡能提高老年煤工尘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促进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6.
孙洪义 《现代保健》2010,(26):71-72
目的 观察和评价微卡治疗老年煤工尘肺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微卡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致病菌转阴情况和空洞闭合情况.结果 3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6.7%和42.9%,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7.8%和48.6%,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空洞闭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7.2%和22.9%,6个月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7.8%和54.3%,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卡能提高老年煤工尘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促进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7.
四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168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瓣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四种方法治疗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翼状胬肉患者158例(168眼)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其中,A组(41眼)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42眼)接受单纯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C组(44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瓣移植术,D组(41眼)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 6~12个月。结果 A组复发率 17.1% ,B组复发率为9.5%,C组复发率4.5%,D组复发率为4.9% 。A组的复发率和其它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B、D组、C、D组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并发症较其他三组的并发症少。 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结膜瓣移植术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具有经济实用、复发率低、角膜上皮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角膜基质细胞,选取第4代细胞进行实验.根据在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前是否先用40μmol/L大黄素培养细胞30min,将细胞分为大黄素+LPS组和LPS组,分别在10μg/L 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前以及刺激后1、2、4、8 h收集细胞;或先用0、5、10、20和40 μmol/L的大黄素培养细胞30 min后,再用10μg/L LPS刺激8 h.Western blot检测角膜基质细胞κB抑制因子-α(IκB-α)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角膜基质细胞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mR-NA表达.结果 LPS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后1、2、4、8h,细胞表达IκB-α蛋白均较刺激前明显下降(P<0.01);大黄素对LPS引起的角膜基质细胞IκB-α蛋白的降解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LPS刺激引起角膜基质细胞IL-6和IL-8 mRNA表达升高,刺激后各时间点IL-6和IL-8 mRNA表达均较LPS刺激前明显升高,呈一定时间依赖性(P<0.01);大黄素对LPS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IL-6和IL-8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一定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大黄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表达IL-6和IL-8,可能与其抑制IκB-α降解、促进NF-k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急腹症,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三大类:即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当今,医学影像学科的快速发展.对本病的诊断未体现优势.X线诊断目前仍然是临床主要的检查手段.因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上也不同,所以正确理解和认识其发病机理与X线表现特点,对临床拟定治疗措施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重点对机械性肠梗阻X线诊断要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腹部外伤引起的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6例20眼胸腹部外伤引起的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综合征的视力、眼底、视野及荧光素眼底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视力预后与眼底表现的关系。结果:20眼中11眼视力恢复为1.0,占55%;6眼视力恢复为0.5-0.8,占30%;3眼预后差,视神经萎缩,黄斑受损,视力永久丧失。结论:严重的胸腹部外伤后应关注是否伴有视网膜病变,及时诊断,及时治疗。视力预后取决于视网膜脉络膜损伤的部位,黄斑部损伤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