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方法 PCR方法检测HPV6/11型、HPV16/18型DNA。结果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100例,对其中35例进行组织活检,阳性检出率为91.4%(32/35),阳性检出中,HPV6/11型26例(81.2%),HPV16/18型3例(9.4%),HPV6/11 HPV16/18型3例(9.4%);对其中65例进行宫颈抹片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2.3%(60/65),阳性检出中,HPV6/11型41例(68.3%),HPV16/18型12例(20.0%),HPV6/11 HPV16/18型7例(11.7%)。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以HPV6/11型为主,HPV16/18型在宫颈处感染率高于其它处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RNA聚合酶Ⅲ抗体(Anti-RNApolymeraseamibodies,ARA)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deroderma,SS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荷泽市立医院收治的SS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是否处于活动期分为活动组40例(SSc活动期)和稳定组40例(SSc稳定期),另选择同期到菏泽市立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自身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RA进行测定]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未对外周血CD4^+T、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T/CD8^+T比值进行检测),统计并比较三组ARA阳性率、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 T/CD8^+T比值,分析ARA与SSc患者重要脏器受累的关系、ARA与SSc患者疾病进程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活动组ARA阳性奉15.00%(6/40)、稳定组ARA阳性率10.00%(4/40)均高于对照组的0.00%(0/40)(P<0.05);活动组CD4^+T细胞百分率、CD8^+T/CD8^+T比值均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率则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稳定组CD4^+T细胞百分率、CD4^+T/CD8^+T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ARA阳性者与ARA阴性者的肺间质病变情况、心脏受累情况、肾脏受累情况以及金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RNA聚合酶ID抗体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乎检测对SSc的临床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其中抗RNA聚合酶Ⅲ抗体与弥散性硬化症患者内脏受累密切相关,CD4^+T细胞、CD8^+T细胞所占比例则与SSc的临床活动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菏泽市STD流行情况,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PCR方法和RPR方法对泌尿生殖道和血清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1756例STD发病情况。结果 (1)1756例患中,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的感染率分别是61.21%,42.99%,19.24%,10.14%,4.78%;(2)GU由1998年的52.48%降至2000年的40.92%,NGU和SY分别由1998年的23.54%,4.97%升至2000年的34.23%,8.67%;(3)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病占38.38%,其中GU合并NGU为54.75%;(4)性病高发率集中于25-34岁年龄组。结论 菏泽市近几年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种构成以淋病为主,但构成比逐年下降,而NGU和梅毒的构成比逐年上升,特别是梅毒上升幅度较大。性病患以性活跃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4.
FQ-PCR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中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FQ-PCR技术在了解CT、UU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面的实践价值。方法应用FQ-PCR技术检测男女生殖道标本780份。其中男性320份,女460份。结果UU阳性率为30.13%(235/780),其中男性阳性率11.56%(37/320),女性阳性率43.04%(198/460)。CT阳性率10.64%(83/780),其中男性阳性率9.68%(31/320),女性阳性率11.30%(52/460)。UU感染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1),CT感染率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FQ-PCR技术检测CT、UU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高、定量准确等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快速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性病门诊就诊者生殖器溃疡病原体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我们对本市性病门诊中以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进行了分析 ,并初步探讨生殖器溃疡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病例来源 :菏泽市立医院性病门诊初诊患者 ,其生殖器部位具有溃疡、糜烂或水疱性损害。既往 2周内未使用过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入选病例为符合上述标准的连续就诊病例 ,其中男10 2例 ,女 5 5例 ,年龄 18~ 72岁 ,平均 3 2 .3岁。检测方法与试剂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DF) :取皮损处渗出液 ,常规操作。梅毒血清学检查 取血清作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胸腺五肽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患者血清IL-10、IFN-γ水平的变化 方法 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在替比夫定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用胸腺五肽治疗.疗程均为24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12周、24周时ALT、HBVDNA、IL-10、IFN-γ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24周时观察组患者ALT、HBVDNA的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FN-y含量从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上升,而IL-10表现为从第4周起持续下降.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失衡,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免疫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研究白杨素联合柔红霉素诱导体外培养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凋亡作用,通过其对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增加HL-60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MTT法测定对照组、白杨素组(20μmol·L-1)、柔红霉素组(0.5μg·ml-1)和白杨素(20μmol·L-1)+柔红霉素(0.5μg·ml-1)组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观察各组HL-60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吖啶橙和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杨素与柔红霉素联用对HL-60细胞PI3K相关基因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抑癌基因P27、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白杨素与柔红霉素联用对HL-60细胞PI3K相关蛋白Skp-2、P27、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白杨素与柔红霉素联用能显著增强HL60对柔红霉素的化疗名感性,降低HL60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凋亡,下调Skp-2、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27 mRNA及蛋白表达,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x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白杨素可以有效靶向诱导HL-60肿瘤细胞凋亡,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增加HL-60对柔红霉素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23例STD门诊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抗生素药敏试验。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423例中支原体阳性155例,阳性率36.6%,其中男性阳性率28.3%,女性阳性率50.6%,支原体感染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别(χ2=21.26,P<0.005)。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7.2%、2.6%和6.9%。UU对10种药物敏感性最高的是交沙霉素(100%),其次是阿奇霉素(99.1%)。结论性病患者支原体感染率高达36.6%,主要为UU引起占74.2%;交沙霉素是治疗泌尿生殖道UU感染的首选药物,其次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HPV6型早期蛋白E7在尖锐湿疣初发、复发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早期蛋白E7在尖锐湿疣病情转归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u ltrasensitiveTM s-p免疫组化法对56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的活检组织,35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的活检组织及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HPV6型E7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56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HPV6型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9.5%,35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的活检组织中HPV6型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4%,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HPV6型E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0。尖锐湿疣患者初发与复发组织的HPV6型E7蛋白表达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HPV6型早期蛋白E7与尖锐湿疣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尖锐湿疣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其复发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没有统计学意义。HPV6型早期蛋白E7与尖锐湿疣的病情转归的联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预防先天愚型患儿的出生。方法 对120例孕14~17周的高龄孕妇应用AFP和HCG筛查,阳性孕妇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对胎儿DNA序列的STR进行PCR扩增、PAGE电泳和AFLP分析。同时以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作对照。结果 有3例孕妇AFP和HCG筛查阳性,分子遗传学检测证实为2l三体综合征,与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完全相一致。结论 基因诊断能对先天愚型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对降低先天愚患儿的出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