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与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36例中上段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FR)组18例,首先予前后野对穿照射,分割剂量2 GY/次,5次/周.DT40 GY后避开脊髓,分割剂量1.2 GY/次,2次/d(间隔6 h以上),使肿瘤总量达65 GY左右.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LCAFR+C)组18例,同LCAFR组并加用顺铂40 mg静滴,第1~3天;5-氟尿嘧啶3 g,持续泵5 d,共两周期.结果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3 a生存率分别为83.3%、77.7%和38.9%、3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1,3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9%、72.2%和61.1%、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加化疗未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放射治疗的生存率,有提高食道癌的局部控制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肿瘤放射治疗学特点及临床诊疗规律,以科学、客观、全面、完整、可测量为原则,依据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思考对专科能力评价指标进行分解、细化、量化,提出各级考核指标,确定评价标准.通过对考核结果 进行分类、分项统计,以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指导教学,提高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放射治疗是胸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而放射性肺炎是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不利于肿瘤的治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明确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将有利于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的评估,可对高危个体提前预知或预防,进一步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次/周多西紫杉醇单药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剂量递增耐受性试验中,多西紫杉醇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和最大耐受剂量。方法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10例,常规放疗+后程适形放疗同期使用多西紫杉醇1次/周剂量递增方案进行化疗,评价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2.5 mg/(m2.w)剂量水平3例患者中,1例出现Ⅲ级吞咽疼痛、放射皮肤炎14 d。17.5 mg/(m2.w)剂量水平5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Ⅱ级口干、吞咽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致使放疗中断;1例出现Ⅲ级放射皮肤炎14 d。22.5 mg/(m2.w)剂量水平2例患者中,1例出现Ⅱ~Ⅲ级食欲减退、黏膜损伤、吞咽疼痛、放射皮肤炎持续18 d;1例同期放化疗3周后出现Ⅲ级黏膜损伤、吞咽疼痛,停化疗后完成放疗。结论食欲减退、黏膜损伤、吞咽疼痛、放射皮肤炎是本试验观察到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行为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上世纪70年代肿瘤心理学形成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1].恶性肿瘤是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已经得到肿瘤学家的认可.近年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是该学科的研究热点.对患者来说,恶性肿瘤本身就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心理症状,同时肿瘤相关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的损伤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约有65%-75%的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的疾病进展时期,因为不同的原因接受过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已经成为了除手术和化疗之外的主要治疗手段[2].但是放射治疗因为其治疗的特殊性,也会给广大患者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往往没有得到放疗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单射野中心与双射野中心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云南省肿瘤医院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8例,女性,年龄33~65岁,中位年龄49岁.用Monaco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单射野中心和双射野中心放射治疗计划,双侧乳腺癌双靶区处方...  相似文献   
7.
脑转移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耀雄  杨梅  李文辉 《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234-2235
脑转移瘤(brainmetastases,BM)是许多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大约20%-40%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发生脑转移,其中70%的患者为多发脑转移瘤。而在转移性脑肿瘤中,来源于肺者占18%-64%,其次是乳腺肿瘤(2%-21%)以及其他部位的肿瘤 。发生脑转移后如不治疗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激素治疗可使生存时间延长至2个月 。如何合理治疗脑转移瘤以达到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全乳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可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俯卧位全乳放疗较仰卧位对于部分大体积乳腺患者可带来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和美容效果。随着多种放疗技术和辅助工具的出现,俯卧位全乳放疗对靶区和不同危及器官(如心、肺等)的照射体积和剂量也发生了不同变化。有机构已初步探寻出患者在无需俯卧位和仰卧位双重模拟CT扫描和计划评估的情况下便可选择出较优治疗体位的预测模型,并尝试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本文就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俯卧位全乳放疗发展至今的相关技术对比及在剂量研究方面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呼吸运动的幅度、频率对放疗计划中偏中心处物理剂量产生影响的程度。方法: 入组肺癌病人12例,4DCT定位,最大密度投影确定IGTV,外扩CTV、PTV,而后设计IMRT放疗物理计划。将计划移植到四维程控运动模体QUASAR上生成模体计划,而后在QUASAR上以振幅为0、3、6、8、10、15、20mm和频率为15、20F/min做“模拟呼吸运动”的条件下,对模体计划偏中心处的点剂量和面剂量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测量的点剂量和面剂量与计划输出的差异。结果: 偏中心处点剂量的偏差与幅度有成正比的趋势, 频率对点剂量的影响很小;当振幅>8mm,平面剂量的γ通过率(3mm,3%,10%的标准)<60%,剂量偏差大。结论: 当振幅≧8mm时,振幅对偏中心处剂量的影响很大,受呼吸运动影响面剂量γ通过率降低了30%。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左乳与心脏位置毗邻,设计照射野时常不能完全避开心脏。乳腺癌放射治疗增加了患缺血性心脏病、心包炎和瓣膜病的风险。年轻、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肿瘤位于中央象限和胸骨旁区域与心脏受到高剂量辐射有关。放疗心脏毒性与放疗技术有很大关系,对于左乳切除术后放疗,多野调强适形放疗(IMRT)能够平衡靶区覆盖和正常组织受量,而左乳保乳术后放疗,采用双弧度容积旋转调强(VMAT)较多野IMRT更具优势。相比全乳照射,加速部分乳腺照射能够显著降低心脏剂量;而对于需要照射区域淋巴结的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或螺旋断层放疗在减少心脏受量方面则显示出优势。相比自由呼吸,深吸气屏气放疗能够显著减少心脏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剂量;尤其是对于胸壁+区域淋巴结(包括内如淋巴结)放疗的患者采用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 DIBH)放疗获益更多,而对于保乳术后仍为大乳腺的患者,采用俯卧位能减少心脏毒性。另外,左乳放疗期间同步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会影响心脏事件的发生。基于上述因素,在给左侧乳腺癌患者制定放疗计划时,应结合患者年龄、BMI、原发肿瘤位置、体型、术后乳腺大小、是否需要区域淋巴结照射,根据现有放疗设备,给予最优的放疗方案,同时减少增加心脏毒性的同步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治疗导致的心脏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