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广州市孕中期妇女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率及使用量情况并进行评估。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1月在广州市某医院纳入常规产检的孕20~28周孕妇,采用经信效度检验的问卷面对面收集孕妇过去1个月的营养素补充剂及食物摄入情况,根据相应成分表分别计算各营养素摄入量,其中营养素总摄入量等于补充剂来源摄入量加食物来源摄入量。结果 1 035名孕妇中,孕中期营养素补充剂使用率为80.2%;大部分孕妇使用复合类补充剂;各营养素中钙(76.2%)和叶酸(51.6%)补充率最高。除铜外,其余营养素食物摄入量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孕妇未达到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或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特别是维生素B6、叶酸和钙;进一步纳入营养素补充剂摄入量分析发现使用组营养素总摄入量达到EAR、RNI/AI的比例均有所提高,且使用组总摄入情况优于未使用组(如使用组孕妇钙总摄入量达到RNI的比例为61.4%,而未使用组仅为8.8%)。结论 广州市孕中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期各大类食物摄入量与婴儿湿疹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方法  采用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区妇幼保健院常规孕检的孕20~28周孕妇523名。采用具有81个条目的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孕妇过去一个月的膳食摄入情况,根据中国膳食指南划分食物摄入类别,并计算各大类别食物摄入量。于产后6个月通过电话随访调查婴儿湿疹的发病情况。将孕期各类食物摄入量进行四等分(Q1-Q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与婴儿湿疹之间的关联。  结果  产后6个月婴儿湿疹累计发病率为51.8%。在孕期各类食物摄入方面,湿疹组的禽肉类摄入量高于非湿疹组(27.62±25.20 vs.22.03±22.63 g/d,P=0.022);谷类、蔬菜类、水果类、红肉类、蛋类、奶类、大豆、坚果的摄入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较高的禽肉类摄入(Q4)和鱼类摄入(Q3)与最低四分位数组(Q1)相比,婴儿湿疹发生风险增加(OR=2.71,95% CI=1.24~4.81;OR=2.38,95% CI=1.23~4.59)。  结论  孕期禽肉类或鱼类摄入过多与更高的婴儿湿疹发生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高血压(high blood pressure,HBP)参照标准对广州市7~12岁儿童进行HBP诊断的差异性,为儿童HBP参照标准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7年3月~5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广州市7~12岁小学生7698人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儿童HBP诊断分别采用5种标准:米杰2010、米杰2017、马军2017、美国2004和美国2017标准。  结果  上述5种标准对于广州市7-12岁儿童HBP的检出率分别为17.08%、19.23%、12.59%、9.84%、18.31%。基于米杰2017标准的HBP检出率略高于米杰2010标准,但都明显高于马军2017标准;与米杰2010标准比较,米杰2017标准对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的诊断一致性均高于马军2017标准。与美国2017标准比较,米杰2017标准对高收缩压的诊断一致性高于马军2017标准(Kappa值:0.846 vs.0.727),但对高舒张压的诊断一致性则相反(Kappa值:0.833 vs.0.849)。  结论  广州市7~12岁儿童HBP检出率水平较高。基于米杰2017标准的儿童HBP检出率最高,其次为美国2017标准,且两者的HBP诊断一致性很高;马军2017与米杰2010或美国2017标准的诊断一致性均低于米杰2017标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占疾病死亡构成的40 %以上[1].儿童期心血管疾病的代谢危险因素(如超重肥胖、血压偏高、糖脂代谢异常)可预测成年早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2-4],提示成人期CVD的防控应从儿童期开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的母亲产褥期各大类食物摄入与婴儿湿疹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基于广州市一项队列研究,在孕中期招募孕妇,于产后6~8周进行面对面随访。针对母乳喂养的母亲,由训练有素的调查员采用信效度良好的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其产后一个月的膳食摄入情况,并收集婴儿湿疹发病情况。根据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划分食物类别,计算各大类食物摄入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母亲产褥期膳食与婴儿湿疹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468对母子,产后6~8周湿疹累计发病率为47.44%。湿疹组母亲与非湿疹组母亲的谷薯类、蔬菜、水果、红肉、禽肉、鱼类、蛋、奶制品、大豆以及坚果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产褥期鱼类摄入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婴儿湿疹的发病风险增加26.4%(OR=1.264, 95% CI: 1.015~1.574, P=0.037)。其中淡水鱼摄入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婴儿湿疹发生风险增加27.2%(OR=1.272, 95% CI: 1.019~1.588, P=0.034),未发现深海鱼摄入与婴儿湿疹发生有关。  结论  母亲产褥期较高的淡水鱼类摄入与婴儿湿疹发生风险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妊娠中期妇女睡眠时间的分布, 探讨其与正常血压高值(prehypertension, PHT)之间的关联。   方法   选取2017-2018年在广州市某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妊娠20~28周妇女943名。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及医疗档案收集妊娠中期妇女的一般人口学信息、睡眠状况、血压、体重、身高及既往史等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各组间的睡眠时间差异;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PHT的关联。   结果   妊娠中期妇女平均每天总睡眠时间为(10.41±1.67)h, 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为(9.48±1.21)h, 两者分布与年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总睡眠时间≥7 h/d的比例为98.33%, ≥9 h/d的比例为80.97%;入睡时间点平均为(22:42±1.24), 两者分布与被动吸烟呈负相关; 平均日间睡眠时间为(0.93±0.69)h, 与总体力活动呈正相关。本研究PHT检出率为9.61%;未发现睡眠时间与PHT之间的关联。   结论   妊娠中期妇女睡眠时间较长, 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体力活动、是否被动吸烟者中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未观察到其睡眠时间与正常血压高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