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高通量16S r RNA标签测序法,有针对性地获取尘肺病患者肺部菌群结构信息。方法采集3例尘肺病患者的9份肺部肺泡灌洗液,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法提取肺泡灌洗液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 V4区域并进行NovaSeq 6000测序以及测序数据生物学分析。结果 CTAB法得到16S rRNA扩增产物符合质检,标签测序法得到的去嵌合体序列(effective tags)占比均在74.56%以上,测序深度达6 000条时渐进合理,可获取各样本物种合理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并注释物种,分析各层级占主导地位的优势菌属,可有效进行肺泡灌洗液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论优化版16S r RNA标签测序法可准确分析尘肺病患者肺部菌群结构信息,也可能适用于微生物组分析、快速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检验和评估广州市卫生应急能力,推动广州市卫生应急处置业务能力和处置水平提升。
方法 竞赛设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处置三个项目,竞赛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三个项目均选取前12名队员作为研究组,分析其与其他选手组之间存在的差异。
结果 3个专业前12名的队员与其他队员在性别和职称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市属、区属构成上,市属比例高于区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广州市市属医疗机构的卫生应急能力总体上好于区属医疗机构,应加强区级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状况, 为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对原辅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分析, 描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 通过现场调查及三家火力发电厂的检测数据分析, 确定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因素。
结果 燃煤发电厂存在着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氨、氮氧化物、氟化物、硫酸、氢氧化钠等)、工频电磁场等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显示三家电厂除灰除渣系统、锅炉系统, 以及运煤、制粉系统粉尘存在超标情况, 各工序噪声也均有超标情况; 两家电厂工频电场存在超标情况。
结论 燃煤发电厂关键控制因素为噪声、煤尘、矽尘、工频电场、氨、硫化氢。通过对关键控制因素的重点控制, 需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病防护,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项目原辅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工程分析,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及检测数据分析显示,污泥干化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高温、硫化氢、氨、工频电磁场等。对于关键控制因素噪声、粉尘、高温、硫化氢、氨,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MOM)模型和MES模型在制鞋企业化学毒物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 以广州市某中型制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危害因素水平,采用MOM模型和MES模型对其工作场所化学毒物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对2种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制鞋企业工作场所主要存在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己烷、1,2-二氯乙烷的危害,其中针车粘内里岗位1,2-二氯乙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标,刷胶岗位甲苯CTWA超标,鞋面清洁岗位乙酸乙酯CTWA超标。MOM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刷胶岗位甲苯风险等级为高风险、1,2-二氯乙烷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针车粘内里岗位正己烷、1,2-二氯乙烷及清洁岗位乙酸乙酯、1,2-二氯乙烷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MES模型评估结果显示,针车粘内里、刷胶、清洁岗位的正己烷、1,2-二氯乙烷危险程度均为极其危险,其余化学物为高度危险。结论 MOM模型和MES模型均可简便地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和预测制鞋企业各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MES模型的评估结果较MOM模型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三种化学窒息性气体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的案例分析,探寻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措施。 方法 检索2004年以来关于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三种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的相关文献,对中毒事故发生和伤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化学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事故病死率为29.7%,其中因盲目施救导致中毒的病死率为31.6%;工人违规作业的占47.9%;属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占74.0%。事故现场均未设置气体检测报警仪和通讯救援设备,其余防护措施的设置率均低于9.6%。事发单位均未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其余制度和培训的落实率均在16.4%以下。 结论 化学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和伤亡主要是由于存在有限空间、违规作业、盲目施救所造成。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用人单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球尘肺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变化趋势, 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6月, 通过全球健康数据交换(GHDx)查询工具(http://ghdx.healthdata.org/gbd-results-tool)下载并整理尘肺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数据。应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和年龄标化率(ASR)估算1990至2019年尘肺病的趋势变化。基于ASR应用线性回归模型估算EAPC。结果在1990至2019年间, 全球尘肺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ASR均呈下降趋势, EAPC分别为-0.85%(95%CI:-1.11%~-0.60%)和-0.78%(95%CI:-1.08%~-0.49%)。1990至2019年, 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尘肺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 高SDI地区尘肺病发病率和患病率下降速度均最快, EAPC分别为-1.46%(95%CI:-1.76%~ -1.15%)和-1.99%(95%CI:-2.44%~-1.53%)。110个国家/地区的尘肺病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呈上升趋势, 伊朗和格鲁吉亚的ASIR呈上升趋势最明显, EAPC分别为5...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增城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探讨防制对策。方法对2011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11年增城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的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增城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327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发病范围广,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的新塘镇发病率为257.77/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χ2=9.414,P〈0.01);发病季节性明显,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8.89%),其中0~6岁和6~22岁两个年龄段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χ2=252.186,P〈0.01);检出病原体以人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与年龄、季节有关,发病主要致病菌为EV71;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相关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更好的预防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一起职业性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为有效预防同类型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该起中毒事件的相关人员,检测现场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收集、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此次中毒事件共造成2人死亡、1人中毒。其中死亡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2和52岁。事故发生后3 h,在发生事故的污泥消化池井口离污水面约1 m处布点检测池内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氰化氢、氯气、硫化氢、甲烷的浓度和氧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硫化氢最高浓度(CM)为28.8 mg/m3,超过GBZ 2.1—2007规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0 mg/m3),氧含量为6.0%,甲烷浓度达25 090.0 mg/m3结论 这是一起由于用人单位管理者及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安全操作意识淡薄导致的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用人单位管理者及作业人员应加强职业安全培训,严格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杜绝该类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百草枯(PQ)处理肺上皮细胞(MLE-12)的存活率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剂量PQ(50、150、450 μmol/L)对MLE-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Q(150 μmol/L)+Que(30、60、90μmol/L)干预组、阴性对照组,在Que干预2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E-Cadherin、TGF-β1、Smad3、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经PQ(150 μmol/L)处理后,60 μmol/L和90 μmol/L的Que能够显著提高MLE-12细胞存活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 μmol/L的PQ能提高α-SMA、CTGF、E-Cadherin、TGF-β1、Smad3、Akt、mTOR的mRNA表达,以及α-SMA、CTGF、E-Cadherin、TGF-β1、Smad3、Akt的蛋白表达(P < 0.05);150 μmol/L的PQ能提高TGF-β1和mTOR的mRNA表达,以及α-SMA、E-Cadherin、TGF-β1、Smad3的蛋白表达(P < 0.05);450 μmol/L的PQ能提高CTGF和Smad3的mRNA表达,以及α-SMA、E-Cadherin、Smad3的蛋白表达(P < 0.05)。在不同浓度Que干预PQ(150 μmol/L)染毒的MLE-12细胞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30 μmol/L的Que能降低α-SMA、TGF-β1、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α-SMA、CTGF、Akt、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60 μmol/L的Que能提高CTGF、E-Cadherin、Smad3、Akt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α-SMA、Smad3、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90 μmol/L的Que能降低TGF-β1、mTOR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CTGF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Akt、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结论  百草枯染毒可能通过TGF-β1诱导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槲皮素干预能提高百草枯染毒MLE-12细胞的存活率,并能改变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GF-β1/Smad和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