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院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始终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如下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原特点,为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临床医生上报卡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五年来调查出院患者共计34449人次,感染例次共计2374人次,医院的感染率为6.89%。施行化疗的科室感染率显著高于施行手术和施行放疗的科室,呼吸道及手术伤口感染列感染的前二位。引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前三位依次是:真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控制感染,应加强消毒灭菌管理,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的病原体送检率,以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徐明芳  周爱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314-4315
<正>自Gagher Huscher[1]等开创了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二者的手术成功所取得的美容效果,为腔镜手术的开发和推广奠定了基础。甲状腺手术切口更微小,更精细,颈部无疤痕,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锻炼对行剖宫产产妇尿路感染的影响,为预防剖宫产产妇尿路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医院行剖宫产且留置导尿管产妇5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被动锻炼组(被动组)和主动锻炼组(主动组),每组各292例;被动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对产妇的尿管封闭从而对膀胱产生刺激,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当患者有尿意时进行引流处理,通过这种被动锻炼膀胱功能来促进产妇恢复,主动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让产妇在吸气时收缩腹部并屏气维持以锻炼腹部,有节奏地进行提肛运动以锻炼臀部,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腹部和臀部肌肉锻炼,来主动锻炼膀胱功能以促进产妇恢复;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尿路感染率、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和排尿有效率。结果被动组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9.2%,主动组发生尿路感染4例,感染率为1.4%,主动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组排尿时间0~3h产妇69例占23.6%,>3h产妇223例占76.4%,主动组排尿时间0~3h产妇234例占80.1%,>3h产妇58例占19.9%;被动组残余尿量0~100ml产妇65例占22.3%,>100ml患者227例占77.7%,主动组残余尿量0~100ml患者244例占83.6%,>100ml产妇48例占16.4%;被动组排尿顺利患者125例占42.8%,排尿辅助顺利患者136例占46.6%,排尿无效患者30例占10.3%,总有效率89.7%,主动组排尿顺利患者172例占58.9%,排尿辅助顺利患者115例占39.4%,排尿无效患者5例占1.7%,总有效率98.3%。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主动膀胱功能锻炼能够显著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预防尿路感染,有效减少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提高产妇排尿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在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4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6例高危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5月~10月期间采用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措施的46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高危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发生下肢DVT的几率及症状体征积分,以及专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入选的高危产妇其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发生下肢DVT的几率及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专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全程预见性护理服务链在高危下肢DVT产妇的护理中能有效降低产妇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母子早接触、婴儿早吸吮母乳结合子宫阴道纱布填塞在治疗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选择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部建卡并进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产妇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68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子宫阴道纱布填塞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让母子早接触、婴儿早吸吮母乳,记录两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纱布填塞时间分别为(16.87±3.19) h和(19.92±3.45)h,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5.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子宫动脉结扎率、子宫切除率分别为2.9%和0.0%,对照组分别为12.5%和2.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14d的贫血、切口愈合不良、感染、下肢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40.0%,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母子早接触、婴儿早吸吮母乳结合子宫阴道纱布填塞对治疗产后出血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子宫动脉结扎率、子宫切除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笔者就我院近5年来所见早期特殊表现的破伤风误诊10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2~56岁,其中12岁以下儿童4例,22~42岁4例,50岁以上2例。发病原因:牙周炎、拔牙、化脓性中耳炎、右足甲沟炎、皮肤裂伤各2例,足外伤2例,手指外伤2例。1.2就诊时表现:本组发病至就诊时间为7~60天。4例以突然腹痛起病,临床表现急性腹膜炎体征;5例以颅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其中4例起病时出现口角歪斜,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卫例因左耳流脓,伴有头痛、.呕吐、发热等颅内感染征象;1例以胸部发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趋势,为促进自然分娩、优化分娩结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4年9月的26 465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趋势检验比较剖宫产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该研究共纳入产妇26 465例,新生儿27 137例;产妇年龄17~47岁,平均年龄(29.7±4.9)岁。产妇剖宫产率从2010年的37.0%下降到2012年的33.5%,2013年回升到35.5%,2014年再次下降至31.8%;总体来说,5年间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P0.01),而顺产率则呈上升趋势(P0.01)。2010和2011年产妇剖宫产第1位的手术指征为社会学因素,分别占18.2%和17.1%;2012年剖宫产术手术指征构成中,社会因素下降至第3位,占10.8%;2013年下降至第8位,构成比为5.0%;2014年进一步下降至第9位,构成比为3.8%。高龄产妇手术指征由2010、2011年的第9位(分别占5.2%和4.2%)上升至2012年的第6位(构成比为8.9%),2013年继续上升至第4位(构成比为11.1%),2014年上升至第2位(构成比12.8%)。结论自2010年以来,该院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在降低,而高龄产妇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在增加。  相似文献   
9.
周爱梅  史春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79-4080
目的:比较分析实施急危重症孕产妇抢救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历资料对照研究,对比产科急救小组成立前5年与实施后5年间孕产妇急危重症的抢救临床结局.结果:2000~2005年抢救急危重症孕产妇27例,2006~2011年抢救36例,其中最多见的疾病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实施抢救小组后,产妇的痊愈率提高,实施前5年中死亡1例,实施后5年中未发生孕产妇死亡.结论:产科急危重症抢救小组提高了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规范化的培训和清晰明确的抢救流程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单纯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最常见的并发症,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1]),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产后免疫力低下和不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致使乳汁淤积或细菌侵入乳腺小叶及腺管结缔组织内引起的炎症反应~([2])。临床表现为乳腺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乳、乳房表面充血、红肿,同时患者常伴有高热、寒战、无力、虚弱等全身感染症状~([3])。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若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当,疾病进展后会形成乳腺脓肿,降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目前临床上对乳腺炎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应用抗生素、吸奶器帮助排乳的同时配合10%硫酸镁溶液湿敷~([4])。采用吸奶器帮助排乳时,吸奶器只能吸出大、中乳管的乳汁,却无法吸出乳头远端分支小乳管中的乳汁,且反复抽吸易致乳管充血水肿,反而不利于乳汁排出~([5]),因此临床上使用吸奶器排出乳汁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采用中医治疗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的疗效较好,例如中医局部理疗、手法按摩、推拿、针灸、中药外敷和局部热敷等~([6]),但上述中医治疗方法实施起来较为繁琐,如何能无痛、简便、快速有效的治愈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缓解患者疼痛,消除患者心理紧张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一直都是乳腺炎治疗的研究热点~([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