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2002年底首先在我国南部地区爆发流行的一种新型传染病,2003年4月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的国际多中心合作网络研究确定,该病由新发现的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所致。目前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对SARS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71型(EV71)快速培养鉴定方法,并应用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1.以不同滴度的EV71临床分离株,低速离心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96孔板内,设定时间梯度培养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V71早期抗原,以优化快速培养鉴定方法的条件。2.采集上海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例患者的咽拭子、大便标本50份,以EV71快速培养鉴定方法检测,并与病毒分离培养比较。结果:病毒滴度为106TCID50/0.1 ml的EV71临床分离株系列稀释后培养3 d,至最高稀释度10-10能100%检测到病毒抗原。检测咽拭子标本5份、大便标本45份,病毒分离检测阳性26份,出现CPE平均时间为9.8d±2.098,阳性率为52.0%;快速培养鉴定方法3 d检出阳性30份,阳性率为60.0%。结论:在96孔板上开展离心培养结合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缩短了病原体检出时间、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更为简便,是快速诊断EV71感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初步评价应用自制抗麻疹病毒(抗MV)单克隆抗体(McAB;单抗)及其酶结合物研制的捕获法ELISA抗MV-IgM诊断试剂盒。方法考核本试剂盒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比较其与同类商品试剂盒的临床检测结果,以评估检测血清抗MV-IgM的敏感性。结果①本试剂盒仅与抗MV-IgM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HAV-IgM)、抗乙型脑炎病毒-IgM(抗JEV-IgM)、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IgM(抗HBc-IgM)、抗巨细胞病毒-IgM(抗CMV-IgM)、抗EB病毒-IgM(抗EBV-IgM)及类风湿因子(RF)阳性血清均无反应;试剂盒放置37℃ 3d,检测血清抗MV-IgM的活性,无明显降低。②在39例临床疑似麻疹的56份血清中,两种试剂盒仅对8例的8份血清抗MV-IgM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6例的首份血清,本试剂盒阳性,商品试剂盒阴性(第2份血清两种试剂盒均阳性),1例的首份血清(未采到第2份血清),本试剂盒为临界值,商品试剂盒阴性。另1例的第2份血清本室试剂盒阳性,商品试剂盒阴性(两种试剂盒首份血清均阴性,第3份血清均阳性)。结论本实验室研制的捕获法ELISA抗MV-IgM诊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敏感性,适于麻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SARS病人抗SARS—CoV的检出与病程、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变化及激素治疗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ARS病人系列血清标本的抗SARS—CoV和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绝对值,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大多数SARS病人的抗SARS—CoV,需在发病10d后的系列血清可检出,其不随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减少,和激素治疗而转为阴性或明显降低。结论:SARS病人抗SARS—CoV的检出与病程有关,但与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的变化和激素治疗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周志统 《世界感染杂志》2009,9(5):340-342,351
麻疹是最具传染性疾病之一,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使不典型麻疹增多,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因此本文就麻疹病毒的实验室确认、检测方法、麻疹病毒的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进行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免疫方法学的迅速进展,各种新的技术种类不断涌现。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科研工作者根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种体外特异性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后,检测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固相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后又将该技术发展为评估单细胞水平分泌特定细胞因子的功能和细胞数量[1~3]。20多年来,随着对此技术中包被抗体制备、呈色底膜材质、底物显色剂等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以及斑点计数仪的诞生,该技术已有了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因为其实验操作中的简便与实用,使该技术在肿瘤、感染性疾病和自…  相似文献   
8.
SAR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细胞免疫状况 ,系列观察我院 7例SARS确诊者 (5男 2女 ,2 8~ 6 8岁 )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 ,病程 0~ 6 1d。另选 31例HIV感染者作疾病对照 ,2 4例健康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 ,以ELISA法检测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 (IFN γ/IL 4 )含量。结果是SARS组CD3、CD4、CD8均值 (5 2 9 80、 313 0 9、 195 94 /μl)都低于正常组均值 (14 2 0 95、 80 9 80、 5 30 95 /μl) ,P均 <0 0 0 1;与HIV组均值(813 2 3、 176 81、 6 0 3 10 /μl)比较 ,CD4、CD8偏低 (P <0 0 0 6、P <0 0 0 1)。SARS组CD4 /CD8比值与正常组相比 ,差异不显著。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与病程密切相关。SARS组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 (A均值 0 0 5 8/0 0 31)均低于HIV组 (A均值0 0 79/0 0 33)和正常组 (A均值 0 111/0 0 35 ) ,细胞因子含量与病程无关。提示我们所观察的SAR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
用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G阴性血清处理以抑制非特异反应,提高灵敏性的捕获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甲型肝炎病毒特异IgG抗体,并与竞争法检测总抗HAV进行了比较。结果为甲型肝炎患者发病早期血清1:20稀释时,抗HAVIgG28/30例阳性,总抗HAV30/30例阳性。血清1:1000稀释时,则抗HAVIgG为8/30例阳性,总抗HAV29/30例阳性。若以此稀释度为诊断界限,8例抗HAVIgG阳性出现于发病第10至14天。实验提示甲型肝炎患者发病早期已产生抗HAVIgG,而仅测总抗HAV是不能区别抗体类型的。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甲型H1N1流感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9年5月24日至7月1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68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6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1)不同性别和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和发病,但主要见于青少年,女性患者偏多.(2)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大多数为中低热,发热持续时间为1~4 d;主要症状包括发热(98.5%)、咳嗽(83.8%)、咽痛(52.9%);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95.6%)、扁桃体肿大(54.4%);少数患者可出现病毒性肺炎.(3)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和前白蛋白下降比较常见.(4)在奥司他韦治疗的前提下,患者病毒转阴时间1~7 d,中位时间4 d.结论: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在不同国家扩散.该次流行期间的感染者大多表现出轻微的症状,患者很快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