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状腺转录因子-1与肺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运动减重前后超重和肥胖者炎症指标的变化。方法 67例17—36岁超重和肥胖者(体重指数≥25kg/m^2)入选为期8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其中35例为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32例为运动组。观察并分析减重前后炎症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体重指数〈25kg/m^2)比较,运动组和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组血清TNF-α、IL-6和CRP的水平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运动组血清TNF-α和CRP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变化和腰围(WC)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CRP与体重指数、体脂含量(FAT)变化之间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17—36岁超重和肥胖者已有血清炎症指标水平的异常,且与肥胖程度密切相关。有效的运动干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TNF-α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肺癌细胞及对照组肺上皮细胞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的研究,明确其作为肺癌早期诊断、分型及分期的特异性检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手术切除肺癌99例,对照组21例,制做组织芯片,切片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免疫染色结果,细胞表达TTF-1分为阴性(〈1%细胞表达),弱阳性(1%~49%细胞表达)和强阳性(≥50%细胞表达),再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TTF-1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细胞肺癌TTF-1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P〈0.05),肺癌分期与TTF-1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γs=0.572,P〈0.05)。结论TTF-1可作为鉴别肺癌和非肺癌、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及肺癌发展不同阶段的相对特异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呼吸内科门诊中,平均10~15%[1]的患者是因咯血而就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重度吸烟者,经治疗不愈,应高度怀疑肺癌.现回顾分析我院1985年1月至2001年6月间,胸片正常或双侧肺纹理增多的440例咯血患者纤支镜的检查结果,并就年龄,吸烟、咯血性状,咯血时间等与肺癌检出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咯血胸片大致正常者纤支镜检查的适应症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肺内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60例中,穿刺成功率和准确率达98.3%,穿刺后出现的并发症均为气胸及咯血,其中咯血者8例,气胸10例,发生率为3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观察30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治疗的效果,其中15例用单向阀,另15例不用单向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以同期同样标准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治疗前后均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单向阀组经通气治疗后有明显改善通气,提高PaO2而降低PaCO2作用,而未使用单向阀组仅提高PaO2而PaCO2无明显改善。鉴于它的无创性特点,有益于临床推广使用。文中对BiPAP呼吸机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吴西雅 《现代保健》2009,(32):105-106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肺内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60例中,穿刺成功率和准确率达98.3%,穿刺后出现的并发症均为气胸及咯血,其中咯血者8例,气胸10例,发生率为3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深部真菌尤其是曲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1-2]。众所周知,真菌感染多数为机会性感染。真菌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手术患者、入住ICU、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粒细胞缺乏及肿瘤患者等。  相似文献   
8.
亚太地区第七届呼吸学国际会议于 2 0 0 2年 10月 2 5~2 8日在中国台北举行 ,参加会议代表有 80 0余人。本次会议精神简介如下。现代呼吸病学已进入了基因时代 ,对人类或哺乳动物基因的表达变化的研究给人类从分子水平上诊治疾病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一些研究基因表达的新方法已逐渐淘汰了过去的传统方法。目前 ,对蛋白质表达的分析方法、翻译的调节及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正不断向前发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COPD仍是世界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它是肺部对有毒颗粒和机体产生的炎性反应而最终…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的8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手段、误诊情况、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男6例,女2例,年龄38~75岁,中位年龄65岁。主要症状:咳嗽(5例)、咳痰(4例)、发热(2例)、胸闷(4例)、乏力(3例)、消瘦(3例),无症状2例。胸部 CT 表现:双肺分布5例,单肺分布3例,实变影5例,肿块及结节影4例,斑片状浸润影3例,支气管充气征5例,钙化1例,空洞2例。确诊方法:经气管镜活检1例,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5例,外科手术2例。误诊分析:5例误诊为细菌性肺炎,1例误诊为肺真菌病,1例误诊为肺癌,1例误诊为肺转移癌。治疗及预后:2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未行放化疗,4例转入血液内科行化疗(CHOP 方案),2例放弃治疗。8例患者随访时间2~105个月,2例死亡,6例存活。结论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诊断需要组织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确诊的4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3岁,均来自非疫区的江西省(新建县2例,石城县1例,高安市1例);1例从事山羊饲养,1例从事山羊贩卖、宰杀,1例为超市肉类销售员,1例无明显牲畜接触史。患者均有发热、乏力、多汗、关节酸痛症状,误诊时间10~40d。确诊后经口服米诺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6周,均预后良好。结论布鲁菌病在非疫区的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漏诊或误诊。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