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方法治疗婴幼儿期先天性斜颈的效果.方法:对51例11个月以内的先天性斜颈患儿采用红外线照射、推拿、患侧胸锁乳突肌手法牵引、头部被动活动的综合治疗方法早期干预.结果:痊愈35例,基本治愈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4%.结论: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及早发现并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运动、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108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产儿分为干预组(n=57)和对照组(n=51)。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和预防接种,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新生儿期起施行相应的早期干预。1岁及2岁时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运动、智力评估,2岁时进行脑瘫筛查。结果两组各失访1例。干预组1岁及2岁时精神运动和智力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儿运动、智力的发育,降低脑瘫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ood疗法用于早产儿超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胎龄>32 周的148 例高危脑损伤早产儿,分为干预组(n=74)和常规组(n=74)。常规组进行常规诊治、早产儿日常护理及早产儿饮食。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后即给予Rood疗法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在28 d(校正胎龄达足月)时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测试。结果干预组NBN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在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及一般评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始反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ood疗法对促进早产高危脑损伤儿的行为神经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1h内体重1500g者。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VLBWI的成活率逐年升高。大部分VLBWI都得以顺利出院,国外发达国家已达90%—95%[1]。但其生存质量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存在差距,存活的VLBWI大约有10%成为脑瘫患者,50%存在学业障碍或行为障碍,需要特殊教育[2]。如何提高VLBWI生存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漏误诊的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漏误诊率。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收集的漏误诊的56例AS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1.5~7.3岁。结果:漏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0例(38.2%)、精神发育迟滞17例(2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脑电频谱技术,观察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者和20例健康儿童分为病例组和正常组,通过采集静息态脑电信号比较各频谱(δ、θ、α、β、γ)密度。再将病例组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A组采用头针治疗,B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C组采用头针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 GMFM-88)评分(D区、E区)、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各项评分、颅内椎基底节动脉血流状态各项指标[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 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RL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平均流速]、各项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 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及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3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与发育性语言障碍(DLD)的Gesell发育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明确诊断为ASD(n=78)、DLD(n=80)的2~3岁儿童,通过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每个儿童进行发育水平测评,并对两组儿童5个能区发育水平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ASD、DLD儿童的Gesell发育特征。结果 1)ASD组儿童平均发育商得分均低于DLD组儿童。除大运动能区外,ASD组儿童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能区间发育水平均低于D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3、6.208、14.219、10.811,P<0.001)。2)语言、个人-社交发育比较:ASD组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以重度、中度障碍为主(48.72%、33.33%),DLD组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以轻度障碍为主(77.5%)。ASD组儿童50%的个人-社交分布在轻度障碍区域,无1例正常;DLD组儿童的个人-社交发育商68.75%分布在轻度障碍区域,30%处于正常或边缘水平。结论 除大运动能区外,ASD儿童其余能区平均发育水平均低于DLD儿童。熟悉ASD、DLD儿童的Gesell发育特征,对ASD、DLD儿童的早期识别、康复及教育计划的制定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第二版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2)模块1与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医学科初次就诊,第一诊断为ASD、全面发育迟缓儿(GDD)及评估为正常的104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ASD患儿60例(高、低功能各30例)为ASD组,24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GDD患儿)及正常儿20例为非ASD组,两组均采用ADOS-2模块1和CARS评估。比较两个量表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ASD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对比两者诊断ASD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1)ADOS-2模块1与DSM-5的一致性好(Kappa=0.862),CARS与DSM-5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509),ADOS-2模块1与CARS间的一致性为好(Kappa=0.695)。2)ADOS-2模块1的敏感性优于CA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3,P<0.001)。ADOS-2模块1在诊断IQ≥70和IQ<70的儿童中的敏感性、特异性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S在诊断IQ<70的儿童的敏感性优于IQ≥70的儿童(χ2=7.500,P=0.006),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OS-2 模块1、CARS均为辅助诊断ASD的重要工具,ADOS-2模块1在ASD儿童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工作中,对IQ≥70的儿童,建议降低CARS的诊断阈值,以提高CARS的诊断敏感性,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丙酸氯倍他索溶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不同pH条件下丙酸氯倍他索(clobetasol propionate,CBT)的稳定性,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氯倍他索在设定条件下的(伪)一级降解速率常数进行预测.方法: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采用经典恒温法进行试验,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倍他索的浓度;建立3层BP人工神经网络,并通过此经过训练的网络进行(伪)一级降解速率常数的预测。结果:丙酸氯倍他索溶液的降解反应属(伪)一级反应,绘制的pH-速度图是典型的V型,在pH为3.23条件下丙酸氯倍他索溶液最稳定,其预测的室温贮存有效期为761d,pH条件明显影响丙酸氯倍他索溶液稳定性;根据本研究建立的3层BP人工神经网络(即2-15-1网络结构)所得到的一级降解速度常数预测值与常规方法得到的一级降解速度常数估算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所建立和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对丙酸氯倍他索的一级降解速率常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和实际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故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用于药物理化性质(如化学稳定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总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同时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价患儿的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GMGF评分、PedsQL评分分别为(53.42±6.11)分、(48.31±6.58)分和(49.54±5.89)分、(43.50±4.72)分,均较干预前的(45.43±4.14)分、(38.21±6.51)分和(44.38±4.23)分、(37.39±6.82)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及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