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累计556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42.42/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9.90%。无霍乱、脊髓灰质炎报告。死亡13例,死亡率为0.061/10万。发病率排列前3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病例集中于春秋两季,5-7月为第1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34.56%。9-12月为第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42.53%。男女性别比为1.71:1。5岁以下年龄组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82.23%。结论2005-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散发为主,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对2009-2014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流行动力学特征分析和抗体水平监测,探讨 二者相联性,揭示疫情传播规律,为流感新病毒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2009- 2014年中小学校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进行描述,用累积病例数对感染天数进行曲线拟合并 求导计算即时传播速率,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基本再生数R0。结果 2009-2014年学校甲型H1N1 聚集性疫情60起,病例数1034例,平均罹患率10.50%,67.12%的病例发生在小学人群。聚集性疫情基 本再生数R0 为8~10, 高于社会一般人群。2009 年人群抗体水平极低(阳性率为10.00%,GMT: 22.45),疫情高发(52起,979例),人群病例即时增长速率高达29.5人/d,单起疫情规模6~80人不等, 持续时间1~23d不等,疫情易于从单个班级向全校扩散。2010-2014 年平均抗体水平阳性率为64.33% (GMT:74.32),疫情相对较少。仅在2013年3月抗体水平相对较低(GMT:41.75) 时发生小幅活跃疫 情,人群病例以平均速率1.46 人/d 的低速率线性增长。聚集性疫情数与抗体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狉狊= -0.934,犘<0.01)。结论 学校人群是流感新病毒传播的高危场所,学校聚集性疫情流行强度和动力高于 社会一般人群,疫情的发展态势取决于群体的抗体水平。在应对流感新病毒时应全面监测疫情的传播动力 特征和人群抗体水平并评估疫情态势,(在疫苗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制定和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特异性防 控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动力学特征;抗体水平;学校 中图分类号:R1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7 0522 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传染病呼吸道流行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2005—2013 年龙岗区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27436 例,年均发病率为104.41 /10 万,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8.836,P<0.01) 。报告发病数较多的是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麻疹、猩红热,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97.47%。2009年出现新发甲型H1N1流感,2013年较为活跃。麻疹疫情出现反弹趋势。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工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占总发病数的77. 46%。3—8 月发病较为集中,占发病总数的66.06%。结论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麻疹及猩红热是呼吸道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学生、工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重点人群。新发传染病H1N1和H7N9的防控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0—6岁健康儿童开展肠道病毒71型(EV71)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辖区儿童对EV71的易感性,从而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上半年及2012年上半年入学体检期间,收集托幼机构入托体检健康儿童血液样本464份,采用ELISA法进行EV71IgG和IgM抗体检测。结果464份健康托幼儿童血样中,血清EV71IgG阳性率和IgM阳性率分别为46.12%(214/464)和1.51%(7/464)。1岁以下儿童EV711gG阳性率(24.78%,28/113)低于1~6岁儿童(52.99%,186/351)(P〈0.01),但EV71IgM阳性率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exacttest,P〉0.05)。男童EV71IgG、IgM阳性率分别为47.84%(122/255)和2.35%(6/255),女童EV71IgG、IgM阳性率分别为44.02%(92/209)和0.48%(1/209),男童与女童的EV71IgG阳性率及IgM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街道健康托幼儿童EV71IgG阳性率与辖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密度(r=0.90,P〈0.01)、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密度(r=0.84,P〈0.05)相关,但与辖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r=0.11,P〉0.05)、重症发病率(r=-0.67,P〉0.05)相关不显著。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仍有过半健康儿童对EV71易感,3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儿童为EV71感染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干预措施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处置中的防控效果,探讨最佳防控方式。  方法  根据选取2020年深圳市龙岗区报告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资料,建立SEIAR模型,对诺如疫情隔离、停课及呕吐物处置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起疫情在无干预情况下,基本再生数为9.63,持续4 d,人群感染率为97.38%。 采取隔离措施时,开始实施隔离的时间越迟,感染人数越多,持续时间变化不大;若疫情报告后次日下午才开始实施隔离,疫情规模接近无干预,隔离失效。 在报告后次日开始停课(实际开始停课时间),疫情规模与实际相同;若报告后次日下午才开始停课,疫情与无干预很接近,停课无效。 对呕吐物消毒效果评估,呕吐物未消毒的疫情与实际基本相同,随着呕吐物的消毒效果加强,感染人数下降,消毒效果达到90%以上时,基本无病例。  结论  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时,越早隔离、停课,规范处置呕吐物,效果越好。 本研究建立的SEIAR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可评估隔离、停课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趋势,探讨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对龙岗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重症病例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岗区4年共报手足口病病例28 948例,年平均发病率183.13/10万;重症病例102例,占病例总数的0.35%;死亡18例,占重症病例的17.65%,占全部病例的0.062%。病例男性多于女性,0~3岁散居儿童是发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高发人群,4~7月为发病高峰月份。EV71是主要病原体。男性患儿发生重症的概率(389/10万)高于女性(290/10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14.48,P<0.001)。结论 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逐年增强,应重点加强0~3岁低幼龄儿童的社区防控力度和提高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和救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流行特点。方法通过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监测网络,收集整理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资料;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 2009年共发生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62起,流感样病例811例,总罹患率为6.60%。疫情主要发生在9-11月(占88.71%),学校累计报告57起,占91.94%。各起疫情平均报告时间为1~7d,中位数为3d。甲型H1N1流感疫情持续时间为2~23 d,中位数为7 d;季节性流感疫情持续时间为2~15d,中位数为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流感疫情发生时共采样251份,其中阳性162份,阳性率为64.54%。结论深圳市龙岗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流行强度高于前三年季节性流感平均水平,9-11月是该区甲型H1N1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高发季节,以局部暴发为主要特征,学校是高发场所。加强疾病监测,落实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早报告有利于疫情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流感监测结果,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职业暴露人群人禽流感血清抗体监测、重点人群血清抗体监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龙岗区监测流感样病例78 650例,占监测就诊病例总数的7.29%;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0~及5~岁年龄组,占79.92%;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4-8月,占55.89%;3年间共分离出流感病毒毒株316株,阳性率为16.89%(316/1871);其中季节性流感A型25株、B型60株,甲型H1N1流感183株。3年共发生流感暴发疫情126起,累计发病例数1381例;暴发时间多在6-7月及9-11月,占总暴发疫情数的78.57%,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占80.95%;病原学检测2007年以A型流感病毒(60.00%)为主,2008年以B型流感病毒(57.58%)为主,2009年8月后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56.96%)为主。结论龙岗区2007-2008年季节性流感发病相对平稳,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2009年8-11月甲型H1N1流感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态势进行预测分析,为完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22年12月报告的每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据,采用综合考虑疫苗接种、年龄构成的多组传播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估算感染率及感染高峰时间,预测龙岗区未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趋势。结果 多组传播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及曲线拟合结果显示,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效果较好(R2=0.916,P<0.001)。预测结果显示本起疫情有效再生数(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 Reff)为7.13,人群累计感染率为95.46%,日感染高峰值为24.57万例,74.95%的人群感染后出现症状,日发病高峰值为15.82万例;龙岗区11个街道的人群感染率均已超过90%,其中南湾街道的Reff最高(10.20),其次是平湖街道(9.60)。结论 多组传播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与预测龙岗区新冠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感染高峰时间,为疫情防控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情况下手足口病标本的病毒核酸检出情况,从而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中标本的采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13.0及Excel软件,通过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对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系统的手足口病检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9月,共检测手足口病相关标本839份,共检出EV71和CoxA16病毒核酸342份(检出率为40.76%),其中EV71和CoxA16检出率分别为27.53%和13.23%;无标本检出EV71和CoxA16混合感染;不同年度手足口病标本的EV71检出率(χ2=16.63,P=0.00)和CoxA16检出率(χ2=14.45,P=0.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行期送检标本的EV71检出率(30.72%,300/651)显著高于非流行期(16.49%,31/188)(χ2=14.81,P=0.00);发病3 d内采样标本的CoxA16阳性检出率(χ2=7.49,P=0.01)显著高于发病3 d后采样的标本;临床病例标本EV71病毒核酸检出率(χ2=9.31,P=0.00)显著高于暴发/聚集性疫情检出率;不同部位采集标本的EV71检出率(χ2=3.30,P=0.19)及CoxA16检出率(χ2=5.13,P=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0-2012年度龙岗区EV71和CoxA16均有流行,发病3 d内的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可较好的替代粪便标本用于手足口病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