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1.
[目的]了解老年人牙列缺损情况,并探讨影响老年人牙列缺损的主要因素,为增进老年人口腔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山西省阳泉市183名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情况的抽样调查,使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分析认为许多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牙列缺损的问题.这一点与不良生活习惯、薄弱的口腔保健意识及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 [结论]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收入日益提高及老龄化进程加快,加强老年人口腔健康及卫生知识措施的宣传与落实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口腔黏膜组织癌变趋势的判别方法,为临床肿瘤或疑似癌变组织的早期诊断奠定研究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口腔正常组织、口腔黏膜白斑病组织(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NF-1,ACP-2,BCL-2,CLK-3,FKBP-8,SOCS-3,XRCC-1,CTNNB-1,GDF-15)表达水平,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口腔黏膜组织癌变趋势大小的基因诊断方法,采用Cross-validated(a)法对本判别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ACP-2,BCL-2及SOCS-3 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3种组织间逐渐降低(P〈0.05),而NF-1,CLK-3,FKBP-8,XRCC-1,CTNNB-1及GDF-15 6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3种组织间逐渐升高(P〈0.05);口腔黏膜组织癌变趋势的判别公式:Y1=-16.811+0.477 XNF-1+0.540 XACP-2-0.543 XCTNNB-1-0.089 XSOCS-3;Y2=-35.832+0.073 XNF-1-0.074 XACP-2+0.306 XCTNNB-1+0.191 XSOCS-3;判别界值〉8.6513可判定为无癌变,0.1117~8.6513为轻度癌变组织,〈0.1117为癌变组织;采用Cross-validated(a)法进行评价,总判别符合率为100%;交互判别符合率为10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口腔黏膜组织癌变趋势判别公式,有助于其基因诊断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osion法,检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存档的50例OSCC病理组织标本与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SCC标本中STAT3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也有少量表达在细胞核。STAT3在OSC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0%,明显高于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STAT3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 0.05)。结论    STAT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OSCC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口腔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覆盖面广,操作内容繁多,动手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更应突出本专业特点,为此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举的理念,不断深化口腔实验教学体系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优化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相关的表达阳性基因,为探究OSCC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美国SuperArray公司的肿瘤基因芯片(OHS-802)检测口腔正常组织和OSCC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进一步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部分阳性基因进行验证,寻找与OSCC恶变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基因芯片实验采用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X线胶片曝光,图片需保存为灰度(8或16位色)的电子文档,使用综合型GEArray表达分析配套软件进行完整的芯片数据分析。RT-PCR电泳结果采用Kodak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对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然后将其与芯片分析的数据结果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经Kodak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定量后,证实正常组织和OSCC组织间CLK-3、CTNNB-1、GDF-15、FKBP-8、SOCS-3、NF-1、BCL-2、XRCC-1、ACP-2共9个SupperArray阳性基因的RT-PCR结果,在表达水平上和SupperArray芯片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发生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特别是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生长因子基因和细胞增殖分化基因关系密切。结论本研究为深入了解OSCC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常见,其发生与基因表达改变有密切的关系[1]。CyclinD3是细胞周期中G3期进入S期的重要调控因子,G3→S期间调控点是细胞内外信号传递,整合汇集到细胞核,对细胞的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口腔黏膜白斑(OLK)基因诊断方法,为临床OLK的早期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OLK组织和非OLK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NF-1、ACP-2、BCL-2、CLK-3、FKBP-8、SOCS-3、XRCC-1、CTNNB-1、GDF-15)表达水平,使用SPSS 11.5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口腔黏膜白斑基因诊断方法,采用Cross-validated(a)法对本判别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口腔黏膜组织是否为OLK组织的判别公式为:Y=-27.503+0.094XGDF-15-0.122XNF-1+0.368XSOCS-3,确定了判别界值Yc=-1.186,即大于-1.186为非OLK组织,小于-1.186为OLK组织。总判别符合率为、交互判别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结论:本研究为临床OLK的基因诊断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DNA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 探讨其在OSCC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10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CS3的DNA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 并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对照研究, 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1) OSCC组织SOCS3 DNA甲基化的阳性率为85%, 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20%(P < 0.05);2)OSCC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1.76±0.12)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1.93±0.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甲基化组SOCS3蛋白表达(1.72±0.21)显著低于非甲基化组(1.92±0.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在TNM分期中Ⅲ期组表达均低于Ⅰ~Ⅱ期组(P < 0.05), 伴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也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 0.05);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级别呈正相关(r=0.416, P < 0.05), 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357, P < 0.05)。  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CS3 DNA甲基化阳性率高, 导致SOCS3基因表达下调,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在口腔修复中对牙冠过短或缺损至龈下的患牙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松动度≤I度,牙冠折断至龈下(≥3mm)、牙体龋坏缺损至龈下(≥3mm)的病例40例共64颗患牙,采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及根向复住瓣手术行牙冠延长术,术后4~6周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常规修复,通过1年的临床观察,比较患牙修复体表面的情况(无裂纹、无缺损)及颜色(有无变色、变色程度),牙齿的形态、透明性及边缘完整性.结果 术后40例病例的64颗患牙均愈合良好、牙龈色泽正常,断端暴露.医生和患者对成功、美观的修复感到满意,修复体大小、形态、颜色比例恰当且接近于自然牙,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结论 牙冠延长术的成功运用能在保证牙齿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允许并有利于修复治疗的开展,对患牙有较好的修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