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DQA1单倍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SP)技术检测HLA-DRB1、DQA1等位基因,并比较2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2名无症状HBV慢性携带者(HBV携带者),148例自限性HBV感染者的单倍型频率。结果自限性HBV感染组单倍型DRB1*04-DQA1*0301的频率为10.03%,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的3.66%(P=0.0005):DRB1*15/*16-DQA1*0102的频率为6.80%,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的1.94%(P=0.0012)和无症状HBV慢性携带者组的1.65%(P=0.004);DRB1*04-DQA1*0302单倍型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频率为3.10%,明显高于自限性HBV感染组的0.39%(P=0.0077)。结论HLA-DRB1、DQA1单倍型与个体感染HBV后的不同结局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
行为危险因素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结局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结局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慢性HBV患者207人,自限性HBV感染者148人,对可能影响HBV感染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经常在外就餐在慢性HBV组和自限性HBV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6);每天吸烟量在10支以上者和每月饮酒量在100个饮酒单位者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7和P=0.0003).结论 不良生活习惯影响HBV感染的结局,应加强HBV感染者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减缓HBV感染的慢性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预警指标体系。 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调研和专家会议法拟订乙脑预警指标体系初始框架和指标,然后应用德尔菲法确定预警指标和指标权重。 结果 建立了包括人群免疫水平、传播媒介、贮存宿主、社会因素及病例相关指标的5项一级预警指标及对应的10个二级预警指标。 结论 建立了适用于中国乙脑防控的预警指标体系,但需要利用历史疫情对该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并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探讨TNFA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 以148例HBV自限性感染者和207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TNFA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238G/A、-308G/A、-857C/T、-863C/A和-1031T/C进行基因型分型,用EPI和EH等统计学软件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频率及其组问差异。结果 TNFA基因-238位GG基因型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P=0.02),-857TT基因型的频率在慢性肝炎组显著低于自限性感染组(P=0.02)。TNFA基因-238/-308/-857/-863/-1031组成的单倍型GGCCT的频率在慢性肝炎组显著低于自限性感染组(P=0.03),单倍型GGcAT与GGTAT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感染组(P=0.0001,P=0.004)。结论 TNFA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HBV感染结局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制定人兽共患病暴发流行调查的处理规范,确保疫情发生后应对工作及时、高效、有序。方法根据不同人兽共患病暴发流行时不同处理方法和特点,探讨调查处理的难点和关键,探讨制定处理规范。结果人兽共患传染病暴发调查的关键是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现场调查处理工作规范包括准备、疫情的确认、调查方案、扩大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控制措施、信息发布和提交报告等内容。疫情处理遵循边调查、边处理、边总结分析的原则。结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是快速有效完成疫情暴发流行调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组合分析法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IA.DRB1、-DQA1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对207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48名自限性HBV感染者进行HLA-DRB1、-DQA1等位基因的检测,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组合分析法比较HLA-DRB1、-DQA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不同结局的关系。结果携带HIA-DQA1*0102或HLA-DQA1*0301等位基因者,感染HBV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显著低于不携带这些等位基因者,比值比(oddsratio,OR)分别为0.23和0.52。用此两个等位基因进行组合分析发现,仅携带HLA-DQA1*0102或HLA-DQA1*0301任何一个等位基因者,较不携带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两个等位基因者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显著降低(OR=0.28,X^2=31.16,P〈0.0031),而同时携带HLA-DQA1*0102和HLA-DQA1*0301两等位基因者,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降低则更为明显(OR=0.16,X^2=5.86,P=0.02)。结论具有两个保护(或危险)作用的等位基因者比不具有或仅有其中一个等位基因者对HBV感染的结局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TNF-α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单倍型是否与HBV感染结局相关联。方法以212例无症状HBV携带者和207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方法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5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EPI和EH等软件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频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TNF-α基因-238GG基因型和-863CC基因型是HBV感染后个体发生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易感因素(P=0.05,P〈0.01)。5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GGCCT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低于无症状携带组(P〈0.05),单倍型GGCAT和GGTAT在慢性肝炎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组(P〈0.05)。结论TNF-α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是影响HBV感染结局的重要宿主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波  卢亮平  冯岚  万康林 《疾病监测》2009,24(4):231-234
目的探讨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为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高效、有序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监测和检测技术及特点,探讨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的共性和关键,探讨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要素。结果传染病的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网络工作规范要素包括管理措施,标准操作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考核与评估,实验室安全和各成员单位的有效合作。结论传染病的病原学实验室监测应该实行网络化,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工作规范是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监测的成功实施和运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剂量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的最佳免疫策略。方法 以北京市东城区防疫站1991-1998年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及乙肝发病,死亡资料及费用调查为基础。对新生儿高剂量的免疫策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1991年对全部新生儿实施预防接种,投入疫苗接种成本34.24万元,因免疫接种而避免急,慢性乙肝及肝癌而节省费用591.79万元,可获499.2万元的净效益(NB),效益成本比(BCR)为15.58。结论 现行免疫接种方案经济效益显,建议经济发达地区仍实行高剂量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布鲁杆菌病爆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会议,拟定布鲁杆菌病爆发流行预警指标的初始框架和指标,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预警指标和指标权重,权重法比较各指标间作用.结果 专家从事布鲁杆菌病防控工作平均年限为(25.10±8.80)年.2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5%和68%.2轮咨询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5、0.54,协凋系数检验X2R值分别为81.31、285.27,P均<0.01.布鲁杆菌病预警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宿主动物、高危人群、社会环境、指示病例、既往发病水平)和13个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是0.21、0.22、0.17、0.21、0.19.结论 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布鲁杆菌病防控的预警指标体系,建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布鲁杆菌病的预警指标体系,制订预警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early-warning indicator system of brucellosis outbreak. Method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discussion were used to formulate the initiatory framework and indicators, and then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o filter indicators, discuss the boundary of indicators and determine the weighting coefficient. Resul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service provided by experts who engaged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rucellosis was (25.10 ± 8.80) years and the positive coefficient of the consultant experts of the two-round results were 95% and 68%, respectively. Kendall coefficients were 0.35, 0.54 and X2R value were 81.31 and 285.27, respectively and P value was all less than 0.01. Five first-level indicators(the host animal, high-risk groups,social environment, index case and the level of previous disease) and 13 secondary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develop the early-warning indicator system of brucellosis outbreak. The weight coefficients of the five first-level indicators were 0.21, 0.22, 0.17, 0.21 and 0.1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early-waming indicator system of brucellosis outbreak is initially established. We propose to develop the early-warning program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the indicator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