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颖嵩  蔡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19-11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后血钾变化及术后补钾时间.方法 157例直肠肿瘤手术患者,106例术后当天不予以补钾(观察组),51例术后当天予以补钾(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钾浓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后血钾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钾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应予术后当天起,及时规范的补钾并进行有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住院分娩医疗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全国贯彻《母婴保健法》,住院分娩率大幅提高[1]。众所周知,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伴随着更高的分娩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中术前诊断乙状结肠穿孔2例;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7例,胃肠肿瘤穿孔2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误诊率为83.3%。术后出现肺部感染7例,经抗炎、化痰等治疗后好转;并发中毒性休克4例,经积极抗休克及抗炎治疗后好转;发生切口感染8例,经换药后愈合;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经积极抢救及对症处理后无效死亡。9例治愈出院。结论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腹部立位平片及腹腔穿刺对诊断有帮助。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位复杂性肛瘘10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颖嵩 《安徽医药》2008,12(6):535-536
肛瘘治疗,特别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一直是肛肠外科难点之一。目前虽然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有弊病,尚不能达到疗效满意。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09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行解剖学切除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处理,微生态组给予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治疗,采用细菌DNA PCR分析定量肠道细菌量,检测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对比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和肠道屏障功能.结果:术后10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而微生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显著升高,微生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E呈显著倒置,对照组倒置更为显著(P值<0.05);术后60天,微生态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量及B/E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显著低于术前(P值<0.05).术后1天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显著升高(P值<0.05),术后10天两组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均回落,微生态组回落较对照组显著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显著减少,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严重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微生态制剂治疗有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解剖学切除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9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行解剖学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1期治愈,2例2期治愈,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解剖学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肠下段癌向远段肠壁内扩散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方法对33例直肠癌患者远段扩散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体形态、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纤维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手术后短期随访结果等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以寻求导致局部复发的有关因素。结果本组5例(15%)有远段扩散,距离为0.1~2.4 cm。远段肠壁内扩散与细胞分化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相关(P<0.05),而其他病理因素则无相关性。14例(42%)有淋巴结转移,其中5例(15%)只有1枚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远段扩散相关(P<0.01或0.05),而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对距离肛门5~6 cm的低位直肠癌,如能争取到肿瘤下方肠管的2 cm安全区和肛周3 cm的清除范围,保留括约肌切除手术(SSR)应属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