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海南省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以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3—2014年海南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海南省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采用SPSS 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加权重后海南省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是18.1%、9.8%、5.8%和33.3%,影响高血压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红肉摄入过多、体重指数和血脂异常;影响糖尿病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饮酒、体重指数和血脂异常。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海南省要重点防控的慢性病,可通过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倡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方式减少慢性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海南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患者管理指标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2014年在海南省8个国家级慢危监测点开展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现场调查,统计分析本省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和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管理率.结果 共调查4639人,平均年龄(50.08±13.88)岁,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4.7%,加权后的患病率为18.1%,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36.7%、21.8%、28.9%,35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管理率为34.6%.结论 海南省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往年有所上升,而知晓率、35岁以上居民管理率、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均较低,高血压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海南省居民血脂异常流行分布及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抽样4 697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血脂四项指标检测。结果 患病率和加权患病率分别是血脂异常37.5%(33.3%)、高TG症10.6%(12.6%)、高TC症16.9%(10.7%)、低HDL-C症16.8%(16.3%)和高LDL-C症18.5%(14.7%)。血脂异常流行分布呈现为男性(42.8%)高于女性(33.3%),城市(40.7%)高于农村(35.7%),黎族(29.6%)低于汉族(39.5%),离婚/丧偶/分居婚姻状况(44.3%)最高,随着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大专以上毕业(42.9%)最高,50~岁组(44.7%)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血脂异常率与睡眠不足、身体活动不足、性别、年龄、城乡、吸烟、民族等多因素相关;高TC症患病率与睡眠不足、饮酒、年龄和民族等因素相关;高TG 症患病率与性别、城乡、身体活动、婚姻、水产品消耗和饮酒等因素有关;低HDL-C症患病率与地区、性别、年龄、身体活动不足、饮酒和吸烟等有关;高LDL-C症患病率与年龄、饮酒和民族因素有关。结论 海南省血脂异常形式严峻,应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高危筛查,有的放矢地进行防治和宣传、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海南省2022年鼠类监测结果,了解并掌握鼠的种群构成、分布、季节消长以及鼠密度,并探讨海口市的鼠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媒介控制和鼠媒传染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夜法,按照《2022年海南省鼠类监测实施方案》,自2022年1月起每隔2个月对17个市县进行监测。采用Excel 2021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及图表绘制,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鼠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22年海南省总体鼠密度为4.32%(1 166/27 008)。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其捕获数量占总捕获数的72.21%(842/1 166)。从地区来看,昌江县鼠密度最高为27.27%(367/1 346),其次为海口、万宁、三亚,鼠密度分别为8.59%(155/1 804)、6.55%(77/1 176)、5.11%(81/1 586)。不同生境类型的鼠密度不同,农村居民区鼠密度最高,为4.49%(402/8 962);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酿造业等)为4.41%(404/9 153);城镇居民区为4.05%(360/8 89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海南省2017—2021年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的密度变化和季节性消长规律,为当地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采用双层叠帐法和诱蚊灯法监测成蚊。 结果 海南省2017—2021年共捕获白纹伊蚊雌蚊成蚊1 962只,占捕获蚊虫总数的2.17%。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258,P<0.01)。2017年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平均为9.71只/(灯·夜),但白纹伊蚊的构成比最低,为1.29%;2020年医院的蚊密度最低,为2.22只/(灯·夜),2019年居民区和医院的白纹伊蚊占全部蚊虫构成比最高,平均为3.27%。不同生境下蚊密度均在2020年最低;2017—2021年居民区和牲畜棚的白纹伊蚊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其余生境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其中医院的构成比在2020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7—2021年监测的平均蚊密度分别为5.97、4.26、3.82、3.39、3.68只/(灯·夜),除2021年外,呈逐年递减趋势;帐诱指数除2019年外,也呈递减趋势,平均值为1.5只/(小时·顶),呈逐年递减趋势;2017—2021年海南省白纹伊蚊年平均密度为0.09只/(灯·夜),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2017—2021年的布雷图指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较为缓慢,且每年的高峰在6—8月之间,均比成蚊密度高峰晚1~2个月。结论 海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应根据蚊虫季节性特点开展蚊虫防治活动,以降低登革热等传染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海南省居民血脂比值水平,探讨其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为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8个地区抽取18岁以上4 54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2 h糖耐量实验和血脂四项,计算血脂比,方差统计分析血脂比值与人群一般情况和糖尿病的关系,ROC曲线确定糖尿病患者血脂比值的理想诊断界点。结果 TG/HDL-C、TC/HDL-C、LDL-C/HDL-C和Non-HDL -C/HDL-C等4项血脂比值分别是1.25±1.81、4.00±1.50、2.53±1.04和3.00±1.50,四项血脂比值城市均高于农村,除TG/HDL-C外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高于女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项血脂比除了TG/HDL-C是60岁组最低,其余三项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项血脂比糖尿病高于正常人,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血脂比值预测糖尿病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男性和女性比值理想诊断界点TG/HDL-C分别是4.12和3.98、 TC/HDL-C是1.05和0.97、LDL-C/HDL-C是3.06和2.98、 Non-HDL -C/HDL-C 2.85和2.69。结论 海南省居民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效果不理想,应采用各项血脂比值和Non-HDL-C评价糖尿病患者的风险,以积极指导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南省DSP点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海口市美兰区和定安县人群中各600例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 18岁及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0.6%,标化率为8.8%,高血压、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的患病率及标化率分别25.4%(21.1%)、13.2%(10.9%)、6.6%(5.5%)、35.6%(29.5%)、23.8%(19.7%)。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超重/肥胖和静态生活方式的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年龄、肥胖、静态生活方式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结论海南省MS防治重点人群以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为主,应及早开展综合干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居民代谢综合征(MS)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M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8个市县18岁以上常住居民并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共计调查4879人,18岁及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1.8%(标化率6.0%)。男性(13.1%)高于女性(10.8%)(P0.05),城市(15.3%)高于农村(9.8%)(P0.01)。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不同婚姻状况和职业间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性肥胖(OR=11.63.95%CI:8.82~15.34),性别(OR=1.80,95%CI:1.32~2.45),红肉摄入过量(OR=0.71,95%CI:0.57~0.89),饮酒中的有害饮酒行为(OR=1.81,95%CI:1.19~2.73)和年龄均与MS密切相关。受检者中患有1种组分占28.3%,以高血糖最高(34.8%);2种组分占18.6%,以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糖+血脂异常最高(21.8%);3种以上组分占10.9%,以"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比例最高(30.2%)。因子分析显示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血脂异常(LDL-C和TC);高血压和高血糖4个因子对MS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2%,其中肥胖属于首要因素(22.08%)。结论海南省居民MS是以肥胖为首要因子的多种组分综合作用结果,应加强对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为主的综合性慢性危险因素的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南省成年人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控制现状,为慢性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8年海南省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资料,共调查368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常见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Mantel-Haenszel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海南省成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的患病粗率分别为31.15%、20.22%、43.13%和8.35%,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88%、12.78%、36.60%和8.54%。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46.99%)高于女性(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血脂异常、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46.21%、10.66%)高于农村(分别为41.64%、7.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2.30%、35.34%和10.97%,且女性均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城市控制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3.99%、21.58%和5.90%,其中,知晓率、治疗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1.50%、6.03%和4.40%,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海南省成人常见慢性病患病水平较高,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偏低,应加强宣传,对40岁以下中青年、男性和农村居民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气象因子的时间序列模型在海南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中的应用,为海南省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双层叠帐法和布雷图指数法,对2017—2022年海南省18个市县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逐月进行监测,记录帐诱指数和布雷图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分析2个密度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Spearman相关分别分析各气象因子与两个指数的关联强度,并剔除无关变量,进一步通过全子集回归法筛选出最终变量;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对2个密度指数分别构建3个时间序列模型,并以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等为精度评价指标确定最优模型;对2023—2024年的密度指数进行预测。统计分析均在R(4.3.1)中进行。结果 帐诱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Z分别为-6.15和-4.03,P均<0.05);与帐诱指数关联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月平均最低气温;与布雷图指数关联性最强的气象因子是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相对湿度。综合各项评估指标,多元时间序列模型精度最高。2023年和2024年帐诱指数和布雷图指数有1~2个峰值,且峰期分别在6—9月和5—9月。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