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先天性乳糜胸(CC)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难治性CC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转归和随访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11例难治性CC患儿的起病日龄<28 d,入院日龄为1~103 d。其中男性患儿为6例,女性为5例;足月儿为8例,早产儿为3例,出生胎龄为31~40周;接受产前诊断为4例,合并胎儿水肿为3例。②临床表现:生后10 min内起病为7例,11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急促,患侧肺部呼吸音减弱,胸部X射线摄片、胸部CT或胸部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胸腔积液,其中双侧胸腔积液为7例,单侧胸腔积液(左侧)为4例,胸腔积液乳糜试验均呈阳性。③治疗方法:入院后,对11例患儿均进行保守治疗(饮食调节、呼吸支持、胸腔闭式引流、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2~4周,失败后,对10例采用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射红霉素),其中7例患儿联合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单侧胸腔注射次数为1~7次,未同时联合奥曲肽微量泵持续注射治疗者,胸腔内单侧注射红霉素次数为3~7次。胸腔内注射红霉素过程中,4例患儿出现心率加快、烦躁,1例出现明显血糖浓度升高(18.8 mmol/L)。2例患儿行胸腔镜下探查术和乳糜瘘修补术。④转归:11例难治性CC经治疗后,均吸收好转,住院天数为40~73 d,其中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因怀疑气管食管瘘家长放弃治疗后失访。其余9例患儿出院后均无复发。 结论难治性CC多见于足月儿,对其采取早期饮食调节、静脉营养、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和奥曲肽静脉输注保守治疗2~4周无效的患儿,可联合化学胸膜固定术(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对于上述治疗>4周无效者,可采用胸腔镜下探查术,明确渗漏点后,予以淋巴管瘘修补术,以提高对难治性CC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常规治疗组为应用硝酸酯类、利尿剂、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等进行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为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天3次口服,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减少(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曲美他嗪组疗效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刘树静 《全科护理》2020,18(22):2847-2850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模式对降低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PIC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8例(2017年1月—2017年12月)及观察组48例(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照组行PICC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FMEA模式对PICC早产儿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失效模式危急值(RPN)评分、PICC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状况评估、用物准备不完善、消毒不规范、置管困难、固定不妥善、置管后日常照护等方面RP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血流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护理模式能有效发现早产儿PICC置管期间相关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提高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大鼠头部受10GyX线照射后48h,胸腺细胞自发参入~3H—TdR的能力下降,同时伴有胸腺重量减轻。当去肾上腺大鼠受到同样剂量头照后,上述变化完全消失。但利血平处理只能防止胸腺重量减轻,而~3H—TdR自发参入的能力仍有下降趋势。上述结果提示,头部照射所引起的胸腺细胞增殖能力和胸腺重量的变化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机能变化有密切关系。此外,甲状腺系统的机能变化也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80岁以上高龄老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硝酸酯类、利尿剂、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B-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刑等进行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关他嗪20mg,每天3次口服,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情况、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变化和血B型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参数均有改善,BNP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减少,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曲美他嗪治疗高龄老人冠心病伴慢性心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观察其对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收治住院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3.7±12.3)岁,干预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4.5±13.2)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10 mg,晚上8时服用,治疗4周。采用酶联免疫法(双抗体夹心)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和sICAM-1水平。结果治疗前心功能Ⅳ级患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III、II级患者(P〈0.05),而血清脂联素低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P〈0.05),心功能III、II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升高水平和sICAM-1下降水平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脂联素升高水平和sICAM-1下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降低sICAM-1水平,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医护人员对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并发新生儿多浆膜腔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的诊治经过。结果:患者在治疗后期因中心静脉置管营养液渗漏,继发呼吸窘迫,拔除中心静脉导管,经心包穿刺、胸腔穿刺引流后症状缓解。结论:专科护士应熟悉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及特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全面地提供对病人诊治有利的证据,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錐藍(trypa Blue)皮內試驗最先为R.Lescynski于1932年所創用①,以后由P.E.所改進②。注入皮內以后,錐藍膠体顆粒便在組織中擴散。其擴散速度和程度可用以反映机体結締組織生理系統的机体狀态。因此,此方法已被廣泛应用于臨床和实驗研究,作为檢查机体反应性的指标之一。我們設想,針灸所以能防病和治病,很可能是針灸刺激改变了机体的反应牲所致。因此,我們在动物身上用錐藍皮內試驗方法观察了艾灸对机体结締組織生理系統机能狀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给氧方式对暖箱内氧浓度和温湿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不同给氧方式和暖箱密闭状态对早产儿暖箱内氧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台不同型号的早产儿暖箱,测定不同氧流量下,暖箱进风口给氧及暖箱内头罩给氧时,模型患儿鼻部的氧浓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结果氧流量在2L/min及10L/min时,采用暖箱进风口给氧可使模型患儿鼻部的氧浓度分别达到(24.36±1.75)%和(39.52±11.95)%,而采用暖箱内头罩给氧则可使模型患儿鼻部的氧浓度高达(38.91±1.37)%和(61.76±7.62)%(P<0.01);开放头部仓门暖箱内氧浓度下降1.08%~4.06%,变化不大(P>0.05);环境温度在25.5℃~26.5℃时,给氧方式、氧流量和暖箱密闭状态对暖箱内温度无明显影响;暖箱内相对湿度受环境相对湿度、氧流量和暖臬密闭状态影响.结论暖箱内头罩给较大流量的纯氧将导致氧浓度过高,不宜常规使用;适当提高环境相对湿度和氧气充分湿化对维持暖箱内相对湿度有益.  相似文献   
10.
正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技术在重症领域已经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是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静脉开放的最佳途径,其具有安全、可靠、耐高渗的特点,既减少了对患儿的过度刺激,又保证了静脉营养的供给,尤其适用于早产儿长期静脉营养治疗。但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在新生儿和小婴儿中也要明显高于成人[1-2],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感染、导管脱出、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