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云南省2004~2022年经母婴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云南省经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HIV感染患儿的基本特征、不同年份启动ART治疗儿童数量和年龄分布情况;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ART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入组接受ART治疗的患儿数量自2004年起随年份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2013年后逐年下降。截止2022年8月全省1451例在治患儿中,男性占48.45%;目前年龄16.4(12.8, 18.7)岁;开始ART年龄7.0(4.2, 9.8)岁;已接受ART治疗时间8.6(5.5, 10.8)年;确诊HIV/艾滋病(AIDS)到启动ART间隔时间5.1(0.7, 29.5)个月;病毒完全抑制率为68.16%(989/1451), ART治疗失败率为20.68%(300/1451)。单因素分析显示:ART疗效的影响因素有开始ART年龄、已接受ART治疗时间、确诊HIV/AIDS到启动ART间隔时间、目前ART方案、是否更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V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关范可尼综合征(FS)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 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住院且采用含TDF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并诊断为FS的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ART治疗方案和时间、诊断FS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及出院实验室检查结果, 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查结果以及干预和转归等信息,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设定时段内诊断为TDF相关FS的HIV/AIDS患者共16例, 其中完全型FS 6例, 不完全型FS 10例;7例合并慢性丙型肝炎、高血压病、肝癌和抑郁症等慢性疾病;16例患者接受含TDF的ART治疗时间最短20个月, 最长168个月, 平均68个月;FS的初始症状多为骨痛、乏力、恶心、纳差、多饮、多尿, 体重下降等, 从出现初始症状至确诊FS的时间最短2周, 最长24周, 平均7周。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 16例患者在血糖正常情况下尿葡萄糖均为阳性, 14例尿蛋白阳性, 低尿磷、低尿钙、低尿钾和低尿钠者分别为11、1...  相似文献   
3.
HIV/AIDS患者出现贫血有多种原因,如机会性感染、肿瘤、营养不良、失血、药物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代,机会性感染、肿瘤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的贫血显著减少,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药物毒性导致的贫血却较为常见。本病例提醒对HIV/AIDS患者出现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不容忽视,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AIDS并发马红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5例AIDS并发马红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患者年龄为32~58(中位数34)岁,发病时为HIV感染的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低,其中3例同时出现其他并发症.主要症状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早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开始ART的病人,按照基线CD4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水平分A、B两组,A组为基线CD4细胞计数〉350/±的病人(早期治疗组),B组为基线CD4细胞计数≤350/μL.的病人(延迟治疗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满1年后的队列保持情况、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病人的不良反应和机会性感染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9810例病人治疗满1年后,在队列保持方面,A组病人坚持治疗的比例(在治率)为88.0%(1712/1946),高于B组的84.9%(6674/7864);死亡率A组(1.2%)低于B组(5.7%);在治疗效果方面,两组的HIV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中.HIV病毒载量〈C400拷贝/mL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90.4%和91.2%;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与基线CD4细胞计数相比,A组的增幅(4.32%)(治疗前后CD4细胞差值的比较)低于B组(10.27%),P〈0.01,但A组病人仍然获得比B组较高的CD4细胞平均值;在机会性感染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的发生比例(4.3%和20.9%)均低于B组(10.3%和24.3%),P〈0.01。结论云南省HIV/AIDS病人早期治疗12个月能够获得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实现了减少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抗病毒治疗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全身皮肤反复丘疹、斑块、鳞屑伴微痒10年,再发并加重10天,于2009年8月1日就诊于外院,住院期间行HIV初筛阳性,后经CDC确诊为艾滋病,于2009年8月18日转入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南省住院儿童HIV/AIDS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2006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HIV/AIDS患儿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临床转归等。结果 82例HIV/AIDS患儿中,男47例,女35例。其中93.90%(77/82)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IV。年龄为6~15岁占75.60%(62/82),1~6岁占20.73%(17/82),1岁以下占3.66%(3/82)。体格生长评价显示,39例(47.56%)患儿的身高或体质量处于下等,所有患儿身高不达标更为常见。免疫功能重度抑制者44例(53.66%),中度抑制者16例(19.51%)。该组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咳嗽51例(62.19%),持续或反复发热47例(57.32%),贫血43例(52.44%),营养不良40例(48.78%)等。主要机会性感染诊断:细菌性肺炎25例(30.49%),结核24例(29.27%),鹅口疮16例(19.51%),其中38%的患儿合并有2种及2种以上机会性感染。治疗后好转77例,未愈死亡5例。结论云南省住院儿童HIV/AIDS感染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患儿生长发育明显受限,免疫功能严重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疾病进展及合并感染疾病谱与HIV/AIDS成人患者有异,儿童HIV/AIDS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明显改善了HIV感染者的预后,但是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AND)逐步成为影响HIV感染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此文对HAND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研究云南省HIV/AIDS住院患者疾病谱和临床特点,为艾滋病的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3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住院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和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患者相关系统资料,以病案首页中出院诊断前3位诊断统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新住院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结核病(TB)筛查及确诊,对HIV/AIDS合并耐多药结核病例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一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新入院HIV/AIDS病人结核病筛查及耐药结核病确诊病例临床资料及特征。结果所有701例HIV/AIDS病人中最终诊断结核病153人,包括确诊HIV/AIDS合并耐多药结核病人6例。确诊TB/HIV双重感染病人中,Xpert MTB/RIF阳性率为25.56%(23/90),TB/HIV诊断效力最优。住院HIV/AIDS病人中,结核病患病率21.83%(153/701),TB/HIV病人中,6例(3.92%)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均为男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9~113个/μL;常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异常为消瘦、超过两周的发热、血沉增快。2例病人接受规范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临床显效。结论应加强应用以Xpert RIF/MTB为核心的新的结核病诊断技术,并进一步规范HIV/AIDS病人合并耐多药结核病的筛查、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