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breast cancer,BBC)的临床病理特点,探寻其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5月之间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湘潭市中心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0~Ⅲa期108例 BB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同时期的2575例0~ⅢA期原发性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UBC)患者将作为对照组。结果108例0~Ⅲa期BBC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breast cancer,SBBC)43例,占同期全部0~Ⅲa乳腺癌的1.6%(43/2683)。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在 BBC 中年龄、家族史、小叶癌成分以及硬化性腺病的存在是SBBC的独立危险因素。双侧乳房全切手术是BBC患者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结论对原发性 SBBC 而言,无论是临床还是病理方面,目前都无法给出明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原发性 SBBC的诊断仍需要在临床以及影像学诊断的基础上,结合病理学检测结果。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双侧乳房需要细致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以及密切的常规随访。  相似文献   
2.
带蒂组织瓣整复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149例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411101)张洪武刘炜谭建中陈远光刘命文作者自1995年以来,应用斜方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额瓣及腭瓣整复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149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淋巴结显示液在恶性肿瘤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恶性肿瘤根治术标本随机分组采用淋巴结显液法和透明法检查淋巴结。结果:淋巴结显示液法62例标本共检出淋巴结1759枚,平均每例28.37枚,38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1.3%;转移淋巴结132枚,转移度7.50%。对照组透明法共检出淋巴结1732枚,平均每例27.94枚,39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2.9%,128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度7.39%。两方法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淋巴结显示液法仅需时1~2天,透明法则需耗时7~14天。结论:淋巴结显示液法是一种快速、简易、价廉的淋巴结检查技术,准确性和彻底性不亚于透明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例原发性乳腺癌的,16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68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更易患双侧乳腺癌,主要预后因素与临床分期、最初的正确治疗和两侧乳腺癌的间距时间有关。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6/68)、48.3%(28/58)、22.2%(8/36)。结论:45岁前未绝经女性乳腺癌术后随诊极为重要,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第二原发癌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硬化性乳腺病的临床病理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1-01-01-2012-12-30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871例)及湘潭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632例)接受手术治疗乳腺疾病患者1503例,对有硬化性乳腺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随访资料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503例乳腺疾病患者中,39例(2.6%)患者患有或伴有硬化性乳腺病,x射线钼靶与超声检测对于硬化性乳腺病伴随乳腺癌的检测准确性分别为45.7%和60.0%,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性为34.3%。空心针穿刺与术中冷冻判断硬化性乳腺病相关乳腺疾病的良恶性的低估率分别为42.9%和60.0%。有6例(15.4%)硬化性乳腺病患者同时伴有乳腺癌。结论:硬化性乳腺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多数硬化性乳腺病患者需要依靠术后详细的病理检测才能明确良恶性。患有硬化性乳腺病的患者同时伴有恶性病变的风险较高,病理诊断为硬化性乳腺病的患者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及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的选择标准。[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治疗的52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化疗方案:吡柔比星50 mg/m2,紫杉醇150 mg/m2,21 d为1周期,共3~4周期,符合保乳条件者新辅助化疗完成后行保乳手术。术后常规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92.3%(48/52),新辅助化疗完成后,13例(25%)临床完全缓解(cC R ),6例(11.5%)病理完全缓解(pC R ),35(67.3%)例临床部分缓解,无进展病例。经过36个月中位随访(18~78个月),局部复发率11.5%(6/52);5例术后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率9.6%(5/52),其中2例已死亡。保乳综合治疗后满1年进行乳腺外形评估,外形优17.3%(9/52),良40.4%(21/52),差42.3%(22/52)。[结论]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严格把握新辅助化疗后的保乳指征,规范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我科改进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107例,其中10例为双侧同期手术,获得满意效果.术式改进方法为将斜方肌上部前缘垂直切口设计呈“双曲”形,使术后伤口疤痕由直线收缩改为曲线收缩,进一步改善了颈部的外形及功能,术中采用胸锁乳突肌游离法,隧道式颈大块切除,保存了该肌的完整性,避免了术后肌肉僵硬萎缩;本组病例中89例保留了耳大神经,免除了患者耳廓及周围皮肤终生麻木的痛苦,并提出在实施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时应增加“4保留”原则,使这一术式更趋完善,以达到临床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刀行甲状腺再次手术,研究术中粘连发生的情况,总结超声刀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lO年11月间本院完成的36例超声刀甲状腺再次手术病例资料,对其粘连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并作出归纳总结。【结果136例气管前区均发生粘连,其中轻度粘连7例,重度粘连29例;甲状腺表面区轻度粘连13例(19侧),重度粘连28例(47侧);甲状腺上极区轻度粘连10例(20侧),重度粘连5例(10侧);甲状腺下极区重度粘连5例(10侧);甲状腺外侧区轻度粘连16例(28侧),无重度粘连。【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严重粘连主要发生在气管前区、甲状腺表面区;既往有二次手术史者粘连更为明显;甲状腺外侧区粘连较轻;应用超声刀对粘连进行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淋巴结显示液在恶性肿瘤淋巴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恶性肿瘤根治术标本随机分组采用淋巴结显液法和透明法检查淋巴结。结果:淋巴结显示液法62例标本共检出淋巴结1759枚,平均每例28.37枚,38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1.3%;转移淋巴结132枚,转移度7.50%。对照组透明法共检出淋巴结1732枚,平均每例27.94枚,39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2.9%,128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度7.39%。两方法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淋巴结显示液法仅需时1~2天,透明法则需耗时7~14天。结论:淋巴结显示液法是一种快速、简易、价廉的淋巴结检查技术,准确性和彻底性不亚于透明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乳腺癌手术保持乳房良好外形应注意的问题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10年5月89例乳腺癌患者实行了保乳手术。术后从手术瘢痕、乳头外形、两侧乳头水平差距等方面按优、良、差为等级评估保乳手术的美容效果。结果:术后评估乳房外形优良者79例(88.8%),乳房外形较差者10例(11.2%),其中切口瘢痕致乳房畸形(5例),乳头不自然挺立(3例),与对侧乳头水平高度差距明显(1例),乳头歪斜(1例)。结论:目前对保乳手术中乳房外观的重视不够是乳腺外科突出问题,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选择手术切口、预防乳头歪斜、掌握好乳腺组织切除的量及缝合技巧,以尽量保持乳房的良好的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